引用矛盾,促进成长
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孩子构成了班级,课上,孩子们用智慧发生碰撞,逐渐成长。课下,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矛盾也是令老师头疼。这个告状还没有解决,另外一个抹着眼泪又走了过来,使得教师不能安宁工作,班主任更是烦恼。但是如果学生的矛盾处理得当,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学生参与处理,班主任从旁指导交往 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之一,事情小而琐碎,处理起来也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加入处理,会使班主任得到解放。
晚自习,家晴妈妈来接孩子回家,和孩子妈妈说了最近的学习状态。家晴突然之间委屈地哭了。她说,班级有两个女生总是欺负她。
第二天,我并没有单独叫她们出来,而是把问题放在班里。先听家晴把事情说完,再听听另外两个女生的解释,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评判。 我相信他们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辩解能力,“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只要有理,可以走遍天下。
生一说:“我所认识的家晴从来不惹事,只要不惹她,她是不会主动去招惹别人的。”
生二说:“我平时总是看到这两个女生一起和家晴打打闹闹。是玩耍还好,如果伤和气,两个人对着一个人,家晴肯定不占优势。所以,我认家晴应该属于被欺负的一方。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所有的矛盾方向明显都指向那两名女生。
我的目的不是公开检讨她们。我中止了学生们的“控告”,把话题转向引导,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她们的好朋友,怎样会让她们意识到自己无心之举为别人带来了困扰?这样的小摩擦次数如何减少呢?
孩子们开始了沉思与讨论……家晴和两名女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这其中有误会。
两名女生想和家晴玩耍,但是采取的方式让对方接受不了,在家晴拒绝之后,两名女生并没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为家晴带来了痛苦,尽管家晴已经明确表示不乐意这样,但是两名女生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行为。
两名小女孩听到家晴的诉说和同学们的批评,也表示自己今后不会再这样做了,玩耍应该是开心的,结果造成了别人的痛苦,这样的玩耍就不再有意义了。
学生的矛盾学生来评判,看似放手,暗中还需要老师一步步来引导,总体方向要把握好,使得集体评价客观、公正,以理服人,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