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看《非暴力沟通》,摘抄了这样一段话: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 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初看时,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感受,只是习惯性把这段话当做一个道理一个方法,并没有特别深刻的体验来验证。
一周前的一次晚上,和男友发生了一次争吵,闹得非常不愉快。起因是这样的:我睡在靠墙这一侧,墙上也有插座,便于充电。之前临睡前他都会把手机放在我枕边充电,我也没怎么把这当回事,也就不怎么在意。
意外的一次刷手机,看到一则关于插在电源上的充电器老化了发生了火灾,这让我挺害怕的,也就对电器的安全特别在意了。
那个晚上,男友照常把手机放在我枕边充电,这时我就要求他把手机拿到另外一个插座上充,他不干。我讲了为什么要他换个充电的地方的缘由,他依旧不干。我就特别没耐心了,加大了我的分贝叫他去拔,后面索性用野蛮的方式把它充电器给拔了。
拔了之后,男友就蹦出了句特别令我恼怒的话【你的生命安全还没有我的手机重要】,瞬间我感觉心真忒妈的冷,瞬间绝望凉凉,怎么会碰上这种人,竟然说这种话。
后面的结果就是两人在各种争吵,争吵过后就是冷战,谁都不理谁的那种高冷态。
记得那天晚上,我很气很气,难以平静的那种。在那个争吵过后的安静的晚上,我就想起了《非暴力沟通》里的【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 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在想,我是处于哪种选择?责备自己?并没有。责备他人?很吻合。
当我把视角转向第三种选择时,我在想我的感受与需要是什么?听到男友那话,我感受到我不被重视,我的需要是安全,移除可能影响我安全的充电器。正是因为这样,我怒了。
当我把视角转向第四种选择时,男友的感受与需要是什么?当我用提高分贝的方式来捍卫我的生命安全时,男友感受到的是他被命令了被训斥了,这令他很不舒服,他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好入睡。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次冲突,加上在这次冲突中的思考,让我明白了男女思维的差异性。对待一件事情,两人的关注点是那么的不一样。更糟糕的是,我误以为两人的关注点是一样的,从而造成一种认知误差,引来误会与心凉。
也正是有这样的一思考方式,感觉自己也没当时那会气的难受,内心反而平静了。
在与人沟通中,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要误以为对方与我们的关注点一样,不然容易引起误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