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接受過灌頂,對吧?各位曾想過自己就是一位菩薩嗎?我確信大家未曾這樣想過,因爲各位不敢認爲自己是菩薩。
你認爲菩薩高高在上,具有黃金、玉石等顔色,我們犯了很多這樣的錯誤,把自己和菩薩劃清界綫,如此一來,我們認爲自己永遠無法成爲菩薩。
認爲菩薩是高境界,而自己是低境界,這是錯誤的想法。當你接受灌頂的時候,你就是菩薩。
你受了菩薩戒,這代表什麽?並非代表你于佛教中得到升級,而是代表你有責任幫助別人證悟,這才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今天選擇這個講座主題的原因。
很多人受過喜金剛的灌頂,自觀爲喜金剛也有一段時間,卻心生同樣的問題,因爲你們把喜金剛和自己加以分別。
同樣,各位接受了文殊菩薩的灌頂,並做修持,卻又把文殊菩薩跟自己分開來。
文殊菩薩從不跟著你走,你只是把他留在家裏,因爲你認爲文殊菩薩只是那尊佛像,文殊菩薩並沒有成爲你的內在。或許你每天早上都做一個小時的觀想,但你把那個觀想留在你的佛堂裏,沒有帶在身邊。
誰是文殊菩薩?那尊佛像拿著一把劍,什麽劍?切菜的劍嗎?拿著一本書,什麽書?講故事的書嗎?
你們都知道,我們也創造某種引導的光,放光迎請,你的上師自己就會來這裏。你擺了佛像在佛桌上,在他前面放些水呀、花呀、香呀。但你做得不太對,以至于這變成你生活中的一種負擔。對這個佛桌上的文殊菩薩,你早上忘了燃香,就有罪惡感。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就把自己跟菩薩分開來了。
身爲一位金剛乘行者,把文殊菩薩等本尊的概念融入每天的生活,非常重要。我向來跟朋友說,觀想後的時段(座下瑜伽)比觀想中的時段(座上瑜伽)更爲重要。
我們每天一小時的禅修,是爲了改變非禅修時的狀態。在佛堂修法時,會生起一些慈悲、一些虔誠,應該讓這些心境隨處出現。~~~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0126/68a4515732a3c45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