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爸爸说,我爷爷的爷爷曾是地主,所以到了爷爷和爸爸这一代就倒霉了。
爷爷是家里的单传,他的母亲对他甚为疼爱,却塑造成老实本分的性格。奇怪的是他却有着很差的酒品,一旦喝多了,就会哭闹,或者摔东西。奶奶在嫁过来的时候对他不甚了解,生活几年后发现跟着爷爷并不能过好日子,一是因为他老实的性格,二是因为当时文革的大环境,爷爷家属于批斗对象,奶奶也跟着吃了亏。
正因为如此,奶奶曾想一走了之,后来是爷爷的母亲百般苦求,才把奶奶留下了来。奶奶是她家里的老小,曾受一家人的宠爱,本就养成了孤傲清高的性格,这次又是因为不得已才留了下来,于是更加只爱自己,对自己的三个儿子也不是特别上心。
据奶奶说,爸爸几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一直哭,怎么哄都不行,也不睡觉,实在没办法,就带他去诊所。到了诊所之后,医生就给他脱衣服准备检查,这时才发现爸爸的棉袄上有一根针,半截已经插在他娇嫩的肌肤里。原来,奶奶新作的棉袄,竟然忘记了把针剪掉,就直接给他穿上了。
奶奶粗心、心大,不太会照顾人。所以,爸爸从小得到最多的爱是他的奶奶给予的。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家都很穷,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面和窝窝头,白面很少能吃上。爸爸每次吃完窝窝头都会觉得烧心,难受的很,所以他宁愿饿着,也很少去吃它,饿得面黄肌瘦的。他的奶奶就总是想办法去弄白面,只要有机会弄到白面,就会偷偷攒下来,做成白面馒头,只留给爸爸一个人吃,即使她有三个孙子。
为了减轻家里的重担,爸爸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有段时间,他每天晚上回来都已经很晚了,只有他的奶奶会在家里点着油灯等他。等他到了家,就热饭给他吃。那时是夏天,爸爸在吃饭的时候,他的奶奶就会去给他睡觉的凉席上扇一扇,好像这样他去睡觉的时候就会凉快些。
还记得爸爸买第一辆车的时候,眼含泪水的说,如果这时候他奶奶在该多好啊,多想让他的奶奶也能坐坐小汽车,能够带着她去兜兜风。
妈妈和爸爸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地方,妈妈说小时候爸爸很可怜。在他们小时候,还是公社工分制,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有次公社里分苹果,每家都能分到又大又红的苹果,爸爸家因为成分不好,只能分到几个又烂又小的苹果。小小的他看着别人家分的苹果,可怜巴巴气地眼泪都留了出来。妈妈说,早知道以后会和爸爸结婚,就把自己家的给他几个了。
有次,爸爸带着全家去离家30公里的景区去玩,他说那个地方曾是一个煤场,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会跟着爷爷拉着板车到这个地方去拉煤,装上满满的一车煤,可以用很久。30公里,徒步来回,还要拉着车,我想都不敢想。爸爸却不以为然,他说那个时候,他打工的地方离家有十几公里,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来回上下班,每天都要骑上30公里。
即使每天吃不好,还很辛苦,爸爸却很热爱读书,喜欢学习。他每个月的工资都会如数交给他母亲,有次想要报班去学习电工知识问他母亲要钱时,她却不同意。爸爸只得更加省吃俭用,也不抽烟,攒了几个月,终于如愿上了几节课,学了想学习的知识。就这样,他渐渐成长,成了我眼中无所不能的爸爸。
这些都是我从爸爸多次聊天中一点点拼凑起来的他的童年,在我眼中他的童年十分悲惨,他自己却从来不觉得。爸爸很珍惜现在的生活,觉得很幸福,尤其是当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会忍不住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