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前,孩子因为赶作业,一直到半夜一两点都还没睡。
第二天,父母忍不住训斥了几句:“平时不好好写作业,现在来临时抱佛脚。”
谁知道孩子却哭着控诉父母:“我是没办法达到你们心中好女儿的样子。我的作业我自己会完成的,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让我自己支配时间呢?”
吵完,孩子摔门而出,就这样离家出走了,傍晚还没有回家。
心急如焚的父母到处找孩子,可孩子有心躲着父母,父母找了很久才找到。
他们就不明白了,明明只是说了她几句,怎么就闹到了要离家出走呢?
近年来,我们常常看到新闻,孩子因为学业压力、与父母或其他人发生冲突等原因而离家出走、抑郁、甚至走上绝路。
而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的时候,总会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怎么这么脆弱,一点小事就承受不住。
但,这些孩子真的是因为心理脆弱才抑郁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吗?
很多时候,在父母看来,孩子情绪激动,只是小题大做、矫情;而孩子变得倦怠厌学,则被视为想偷懒、不思进取......
久而久之,这些小情绪慢慢地累积,变成了坏情绪。在时间的长河中被点燃,成了孩子的情绪黑洞,最后变成孩子人生中重大的挑战和挫折。
理解和爱,是孩子情绪最好的“调节器”
加州大学神经心理学教授舒尔博士说:“孩子在早年经常无法对情绪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因此成人必须充当‘外部调节器’,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个“调节器”能让孩子更快地从消极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而这个“调节器”的基础是爱、理解与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