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赵某,女,22岁。
案情介绍:
求助者 某校大二学生。学生会干部。
父母重男轻女,为了二胎男孩,出生后被寄养在奶奶家里(躲避计划生育),弟弟四岁时,回到父母身边上学。父母两地工作,父亲每周回家一次。父母经常吵架,但感情尚可。对弟弟偏心,对自己各种挑剔,时不时打骂。自认为弟弟比自己重要,“如果二人中有一个得死”她必定将生的机会给弟弟。母亲要强,自己开五金店,是家里经济支柱。父亲心脏不好,脾气暴躁。
怨恨母亲,自卑,价值高低。跟父母关系紧张,初中男生给自己起外号,敢怒不敢言。大学男生又给自己起外号令自己非常难堪,但不知如何应对。是一名学生会干部,当众讲话就紧张,事后各种懊恼。
为此痛苦,寻求帮助。
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普通话,语速稍快。
曾于高中时咨询过当地心理咨询师。给出结论是小时候父母给自己造成的创伤导致自卑。
对某前问题联系到小时候经历:一次,弟弟洗澡后满地是水,自己打扫干净后期盼妈妈表扬,结果妈妈进门见状呵斥拖地不干净什!彼时弟弟从房间出来一副嫌弃样子,说自己“身上臭”。
小学时,男生给自己起外号,不敢反抗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躲开,反而变本加厉,视她如怪物。
初中曾有一次偷偷用功背单词,当闺蜜问自己在干什么时,她下意识地说没干什么,结果闺蜜发现自己没说实话后,友情受到重创。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
生理状态:青春期女性
心理状态:敏感、自我价值感低、自卑。
社会功能状态:不知如何与男生交流、相处,当众说话紧张。
导致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母亲简单粗暴养育方式,父亲‘’形象”缺失。
与父母关系紧张。
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
评估——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正常——健康——发展问题。
诊断依据:
1.家庭持“重男轻女”观念,导致养育方式不当;不知与男生如何相处。
2.苦恼。
3.社会功能轻度影响;
4.时间特点:并非连续,困扰发生在被妈妈每次触动时。
鉴别诊断:
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一般心理问题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下;心理痛苦程度——本人自己难以摆脱;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咨询概要经过:
来访者进门一开口情绪有些激动,通过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营造抱持性环境,让其诉说释压缓解情绪。
待情绪平稳后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其思考重男孩是一种社会习惯,父母是受其影响,某种程度讲,父母本身也是受害者。对弟弟关注多,期望也高——传宗接代,责任重大。对弟弟关注,不等于对她轻视,只是妈妈精力要分培给工作、家庭、弟弟、父亲及求助者本人。
改变自卑策略——将求助者引向强大自我,提升自己,丰富心灵,“梧桐树自然引来金凤凰”。
咨询片段:
—父母吵架时,自己年龄小,担惊受怕,妈妈将情绪发泄自己身上……渴望被关注……
—嗯,对、对、对……
—妈妈要强的背后,是需要依靠,需要支撑。斥责你后,她会后悔……
—对、对、对,她每次骂我之后都会对我特别好,还说,你别怪我啊,小时候你姥姥对我就这样……
—
咨询效果评估:
患者评估:如释重负般离开,并表示心情轻松多了,对咨询效果满意。
咨询师评估:问题解决顺畅,达到咨询目标。
临床归类:
一般心理问题:苦恼
咨询感想及反思:
语速过快,语言不凝炼。表达概念欠精确。控制会谈方向与内容不熟练,与咨询目标不一致内容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总的来说,话题有点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