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又不是一夜之间长大呢”

“谁又不是一夜之间长大呢”

作者: 叶七里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4:06 被阅读0次

    01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聚光灯效应。

    说的是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比如我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换了一个新发型。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根本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分享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英若诚生长在一个大家族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把自己藏在饭厅的柜子中,想象着大家找不到自己时的惊慌失措。

    然而众人稀疏平常酒足饭饱后各自离去,根本没人注意到他的缺席,甚至是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

    又饿又丧的他如霜打得茄子般,灰溜溜地走出柜子,吃些残羹剩饭。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发现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过程。

    电影《刺猬的优雅》

    02

    似乎越长大,我们越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也越来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也越来越避免向别人谈及自己。毕竟,人与人之间悲欢并不相通。

    很多事情不说给其他人听,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被人误解;另一方面也是怕对方再把自己说给其他人听。

    有一个故事。

    两个孩子种了几棵西红柿,其中一棵结出金黄色的果实。妹妹问哥哥这是什么,哥哥想了想,告诉妹妹那是黄金。他们俩谁也不摘这棵西红柿结出的果实。有一天杂技团经过这里,他们看到杂技团的帐篷门口有人看守,进门的人交给看门的一些金色的东西,然后看门人找回给他们一些银色的东西。

    哥哥回家到园子里摘了两颗黄色的西红柿,拉着妹妹到看门人那里,看门人生气地骂了他们,把他们赶跑了。妹妹哭了,哥哥也难过极了。天早已黑了,他们沿着来时的路返回。

    可能我们都曾经历过,我们把自己珍贵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呈现在他人面前,却迎来一阵嘲讽,把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现在他人面前,却被当成矫情。

    03

    在《奇葩说》关于“救猫还是救画”那一期辩题中,黄执中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在小学教书的朋友,在教室讲读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念到父亲弯下腰去捡橘子的时候,好多同学哈哈大笑,因为朱自清的父亲是个胖子,同学们就大笑说‘胖子捡橘子’。朋友很错愕,转念也就懂了,不是这些小孩冷血,是因为他们太年轻,还不理解父亲间橘子里蕴藏的伤感。

    我们那些觉得珍贵的事物、伤痛的经历,被别人当成矫情,是对方还太年轻,他们还不懂。

    比起不懂,更可悲的便是他们觉得自己懂,所以才敢大言不惭地评价你那就是矫情。

    知乎上有个话题:为什么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的海子都会自杀?

    周国平有一句话:

    智慧使人对苦难更清醒,也更敏感。一个智者往往对常人所不知的苦难也睁着眼睛,又比常人更深地体悟到日常苦难背后深邃的悲剧含义。

    所以,为什么海子会自杀?因为这样的诗人们他们比常人更加敏锐,他们更能捕捉到字里行间的美丽,更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或凉薄,也正因此他们承受了人间更多的痛苦。

    电影《绿皮书》

    04

    我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头来发现,生命本无意义。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去寻找意义?因为当人们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后,努力去试图给生命赋予意义。

    到底,我们都是活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

    追求社会地位获得世俗成功的人,不会比一个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的人生更有意义。

    情人节礼物,九十九朵玫瑰与花两小时做的可乐鸡翅并无贵贱之分,如果你说有,那么我怀疑你不是卖玫瑰花的小男孩,就是卖鸡翅的小女孩。

    所以,成长就是,我们能跳出这个社会灌输给我们的意义,着手建立自己的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又不是一夜之间长大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ft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