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带孩子读书的方法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我想说说我对带孩子读书的一些感悟,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首先必须承认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读书的料,扔下没人管也能成参天大树。有些孩子需要精心抚育教导,才能引入读书的正轨。
所以,为人父母,你首先得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观察出孩子的个性特点天赋,然后对症施治,因材施教。不要人云亦云,东一榔头,西一锄头,吃力不讨好,累闪了腰也没人疼。
小学前的孩子读书,除了绘本、简单的儿童故事和一些漫画搞笑休闲类的书,我以为最最重要的是要尽早读经典古文,应该大力学习王财贵教授的经典学习方法,早早做好童蒙养正,经典养心的人生奠基工程。
在孩子的黄金记忆期,把初高中最难最头疼的文言文包袱甩掉,同时通过提前阅读这些智慧哲理高度集中的书,使脑细胞链接更紧密,锻炼多维度思维,经典启蒙越早越好。
孩子越小记忆力越好,三岁前就可以通过指读,把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读熟背出,并且大量认字。这么小领会不了很多涵义,但是可以落实到行动。即使二者都做不到,那只需念熟,长大自然会明白意思,并加以应用。
中大班、小三之前的孩子可以读《道德经》、《论语》、《诗经》之类的古典书籍,方法同上。千万不要强行要求背,只要求读*遍,读多了自然就背出来了。到了小学高年级,读了经典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作文基本不用担心,语文考试常常高分。
如果幼儿园还没有经典启蒙的,小学一年级适应后,一定要尽快启动经典古籍阅读工程。切记,读书一定要从最具历史沉淀的开始,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现代许多书籍都变得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我现在和孩子一起读《孙子兵法》、《唐宋八大家散文》等书,自己还没记住没领悟,孩子就倒背如流了,把我羡慕的不得了。
而且孩子会问各种问题,然后我也经常不知道,各种讨论找度娘,边学习边促进了亲子关系,尤其是感觉孩子的语感和理解能力蹭蹭上涨,作业速度明显加快,考试的成绩也取得突破。
儿子说他开学第一单元测试数学满分,老师说他是成绩不稳定的孩子侥幸考了高分。我不认可老师这种不懂说话技巧不懂教育艺术的言辞,这老师简直了……
我知道这是因为他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掌控能力上去了,看题目不吃力了,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中心,所以做出了比其他孩子更正确的答案。我把他狠狠表扬一番,儿子读起来更用功。
多读经典,就是以点带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可以把经典当作是读书的发动机,在大语文时代,谁读的越早,谁就在读书的道路上跑的更快更远。
至于各类童书大家,譬如马小跳、植物大战僵尸之类的,对于读了经典的孩子,绝对就是下饭菜。
小学了,没有多少课余阅读时间,那该怎么去展开经典阅读?
首先,不要做混合双打的父母,不要因为暂时成绩不好就对孩子棍棒相加、言语暴力。不要做100分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暂时不够拔尖就失去理智,极尽嘲笑讥讽,这样来保证孩子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视成绩如浮云,视课外阅读为泰山。要给孩子信心和鼓励,告诉孩子:只要一直热爱阅读,热爱思考,就一定会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会反超别人,这样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动力。
最后,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做到每天坚持经典阅读。小学的孩子说读书有多么主动,这对于大多数孩子要求高了点。所以,关键在于父母坚持,你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孩子,一定会塑造出迷人的小书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