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感

作者: 张颂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2:55 被阅读21次

哼一曲悠扬的小调,执一卷陈旧的木筒,携一抹淡淡的书香,踏回千年的文化长廊,追寻遗留万古的芬芳。于一册古卷之前,孑然而立,阅览文人墨客之诗,从而感悟他们幽幽的情怀。

摊开一卷《陶渊明诗集》,细来品读,不自觉的踏入田园之景,田园风情惹人醉,醉了我,也醉了五柳君。于一方田园之中,有一位老人躬耕于南亩之中,脸上透出看透污浊官场后的淡然,他站立于菊花丛之前轻采一株淡黄的菊花,起身之际,远处的青山悠然映入眼帘。“悠然见南山”中,是心淡,物自淡的悠然自得,手中执一朵菊花,与田园中游走,是“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是心闲,物自闲的惬意享受。田园深处传来一声文:“问君何能尔?”五柳先生答曰:“心远,地自偏。”是心远,境自远的宁静安然。于容膝之所而闲适恬淡的五柳君,无处不体现着他“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欣喜。他选择了归隐,选择了田园,也选择了随心,因而欣喜。

塞外苦寒,步入苍茫的天空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只身孑立于此,未及白雪,先见一阵呼啸而冷萧的寒风卷地而来,折断了白草,拽来了大雪。而于风中望向身旁的树林,只见“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在飞荡中被树枝阻挡住,缠绕其上,倒像是梨花开遍了千树万树。而抬头仰望,又见“风掣红旗冻不翻”,寒风如此之猛,可是那面红旗为何却一动不动呢?恐怕它早已被这严寒的天气所折服,早已抓住旗杆牢牢不放了,而诗人的心也应牢牢跟随诱人的足迹远行而去了,岑参送友人,于雪中,于风中。无处不体现着精妙之处。

重读诗史,重读诗圣,感悟杜甫之悲悯和同情,来到破落不堪的城脚下,眼前只剩一片荒凉,草木枯死,堆积于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触景伤情中,只见那花儿的泪也四处飞溅,溅于鸟儿的羽毛之上,惊恐的鸟儿道别而去,只留下诗人一人孤立于此。辗转于村舍之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那官吏一手执一器,一手抓住一村妇,粗暴地将她赶上战场。只见那柔弱的女子泪流满面,跪于官吏面前诉说苦衷。诗人悲痛却无助于此,只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满含无限深情的杜甫,心怀一颗悲悯与同情之心独登前途。

于文化长廊中,读诗,感情。此时,木筒已饱满起来,书香也浓厚起来,我挥一挥衣袖,怀诗情芬芳而去。

相关文章

  • 2019-02-06

    享受诗的通感

  • 2021-05-26

    《文心雕龙·明诗》 1 诗言志,歌永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3 (...

  • 诗,感

    哼一曲悠扬的小调,执一卷陈旧的木筒,携一抹淡淡的书香,踏回千年的文化长廊,追寻遗留万古的芬芳。于一册古卷之前,孑然...

  • 诗感

    如果说那些不堪的往事映在月中 那流水落花和春花秋月呢 东流了,春去了 令人留念的东西总会被泯灭 桃之夭夭,佳人却不...

  • 诗:《感》

    三纪无用生, 半甲槛外人。 红尘幻社稷, 擎月掩家门。

  • 诗感

    一片盘根错节的忧伤 不在湖面 它在 我的心上…… 泪水肆意 在暗黑的夜里 泛着微光 谁 曾来过这里 四壁 苍白...

  • 诗感

    我很喜欢用心思 写出了自己喜欢看喜欢读的诗 不是完美的诗 可是读来总是享受 犹如一杯清茶 令人心生喜欢 也许,这些...

  • 人人都是诗人——读《中国八大诗人》

    文/深谷留风 诗有很多种。咏史诗、吊古诗、咏物诗、比兴诗、纪事诗、感事诗、情感诗……哪些诗才是好诗呢? 诗人有很多...

  • 现代诗和白话短文的区别在哪里?

    现代诗和白话短文的区别在哪里? 现代诗还是诗,而白话短文是文。 何为诗?诗是韵文。 简言之,诗是精炼的,有节奏感的...

  • 雁引乡愁去,诗生怆感来

    今天的《诗评万象》的“对吧”出的上句是:雁引乡愁去。我的拙对是:诗生怆感来。 雁引乡愁去,诗生怆感来。 《重别周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i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