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在路上突然间想到一个好的题目,一回家打开电脑准备写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拖着下巴,呆呆的盯着屏幕半天,不知道写些什么,完全没有思绪。
经常会这样,时不时突然有一个好的想法,当要写出来的时候,突然止于两三行之间。来来回回,写了又删,删了又写,这样几经折腾完全没有了兴致。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而写?我只知道是生活过的太糟,想把心里积蓄的愤懑发泄出来,所以一直写。但是到了实际情况下,断断续续,怎么都坚持不下来。
慢慢写着写着发现写作的动机不对,如果写出来就可以发泄掉,那太容易了。当敲击着键盘,一字一字的写出心里的苦恼,还有对生活中人和事的不满。可那些烦心的事情仍然在那里,有些人就是那么惹人讨厌。
我写的东西只是简简单单的陈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像是博物馆里的东西,被陈列在陌生的角落。写的都是些浅薄表面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深度内涵。有时候写完的东西,连自己都没有兴趣看,就像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估计那些写过的东西,都孤苦伶仃的待在那里,就连我这个创作出来的人都视而不见。那些东西,怎么会有人愿意看。首先连自己都没有被打动,更何况是别人。
写着写着就感觉出了问题,起初发泄的意图,在开始有些效果,可到了后来就像是失效一般,陷入另外一种烦恼之中。后来慢慢发现,一味的写变得不怎么管用,然而忽视了写的过程中去思考所发生的问题。当一种问题被提出的时候,我们只是准时的记录下来,却忽视了去解决问题。写东西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写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问题本身,不断的去思考,然后产生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在通过文字表达阐述出来。
安静下来的时候,反思自己所写的东西,很想要通过一件事情反应一种观点和想法。写着写着到最后,面目全非,语无伦次。散文写的形散神散,不知所云,最后所要表达的确实好几个观点,含糊其辞。表达的观点太过浅显,甚至是渐渐单单的一句话就草草了事,连一个有据的论证都没有,完全不具有任何说服力。
在简书上面看了许多的关于如何提高写作的文章,按照他们的方式写,写着写着突然就迷失了。他们的方法无可厚非,也许对于我来说起步太高,完全没办法驾轻就熟。天龙八部里面风清扬说的,无招胜有招,说到了武功的极致。但是这个无的过程,先是要经历过许多有,然后融会贯通,在做到无的阶段。我们一上来就讲境界,讲无招胜有招,就像是告诉别人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会。
任何东西都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的,简单的招式动作,反反复复的练习,然后才能不断的总结,而后融会贯通。最适合的其实是那些和我们旗鼓相当的作者写的东西,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基础,大家之间彼此交流,取长补短,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写作,构成一片文章的基本是他的框架和思路。然而构成框架最基础的仍然是简单的词语,字,甚至是标点符号。这些东西就像是构成一台机器的零部件,齿轮,轴,螺钉缺一不可。同一种语境,却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达,只有贴切的词语才能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同一句话,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有时候我们想要表达一种友好的观点,却最终给对方带来困扰,因为里面暗含的东西太多,产生了其他扭曲的意思。所以正确的运用基础的词语和符号,做到准确的本质表达,才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烦恼。
有时候觉得自己一直在写,却不见任何成效,我们写出来的东西依然那么的生疏无趣。甚至是我们亲身遇到的不同寻常的经历,然而在我们写出来的时候平淡无奇,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之处。就像是完全没有抓住事情的特别之处,描写的都是与其他东西无异的地方。大篇幅的叙事性的描写,就像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然而我们当时确是身临其境的经历着。我们一直不停的些,一直不断的陈述着,平淡无奇。即使是再好的故事到了我们这里,就一下子减去了好几道味道。
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输入的问题,倘若是我们一直不去学习如何写作,只是一味的去写,不停的写。最后只能是一大堆文字像是仓库一样积压在那里,完全不会有任何有价值的输出。谈到输入,究竟要输入什么?
引用大学者朱熹的话:“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做到不断的更新思维的认知,深度的思考,才能带来真知灼见,获得有价值的输出。而这些手段有很多,读书,思考,记录,总结,交流等等的方式都是合适的输入,当这些东西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我们得到了新的认知和观点,我们阐述的东西就更加的有理有据。通过以上的持续输入,自然会产生有价值的输出。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价值,才会有人愿意去看。因为在他们看来从我们的文章可以获取很多的东西,而这些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写的东西所要阐述的观点,表达的思想必须行之有效,才能被别人接受。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积累,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只要能写的时候就去写,写出心里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就会渐渐的从中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