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复盘第2堂课察觉式写作的时候,我竟然把题目写成了觉察式写作。当回头再听课的时候,才发觉音频里老师讲的是察觉式写作。
当我看到班群里也有复盘的同学把察觉式写作,写成了觉察式写作,我才发现,我们把觉察和察觉两者混为一谈了,其实细品察觉与觉察,感觉上也是不一样的。
为了验证真伪,我度娘了察觉和觉察的区别,果真不是一回事。
1.释义不同:
“觉察”表示看出来或意识到,指无意中发现、察觉到某种情况或问题。它既可以指向外部的事物,也可以指向自身的某些方面。
“察觉”则更偏向于在观察基础上得到的认识,有主动发现的意思。“察觉”多用来表示看出身外之物的情况或问题,较少用于表达自身意识到的情况。
2.侧重点不同:
“觉察”更多的是对自己当下的专注与注意,去接触、了解我正在想什么,感觉、感受到什么,是对当下的真切体验,不带评价色彩。
而“察觉”通常涉及到对外部环境或者他人行为的观察和判断,这种判断和观察往往基于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背景。
3.用法上的延伸: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察觉”并不缺失,因为人们总是需要通过观察外部环境来获取信息并作出反应;而相对缺失的可能是“觉察”,即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和了解。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内省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原因之一。
搞清楚察觉和觉察的区别,我们就不难理解察觉式写作了。
察觉式写作通过自我观察,把生活中的一切书写下来的方式为觉察式写作。
我们使用察觉式的方法可以书写情绪,书写现状,书写困境,书写内心世界,书写渴望,书写认知……
有察觉式写作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觉察式写作可以了解自己,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疗愈自己。
觉察式写作让我们深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对自己进行观察,就是慢慢了解自己内在的过程。
只有了解了自己才会改变,慢慢一切都会改变。
有时候我们处于某种情绪崩溃的时候,写下来就已经疏解了一半,正因为是真实的察觉记录,在文章中呈现出来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一切记录都会成为宝贵财富,因为每次都是难得再遇见。将来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无戒老师讲的这些其实也我们平常或多或少在用的,只是从来没有想过把它总结一下,行成一个自己的体系。
察觉,先察后觉。
这两天在打卡群里有一个叫“瞅啥像啥”的同学,他的写作习文,写得特别有意思,记录的是生活琐事,但生活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绘声绘色,生活不单单有烟火气,还是有滋有味的,令人羡慕。
他的习文,互动的对话要多于平铺直叙。每一篇都是画面感十足,妥妥小说素材篇,有一天要写一本小说,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
反观我的习作,就是直叙,每一篇似溪水般缓缓流淌;似平静的湖面,没有一点涟漪;似老人般没有一点活力。
我“察”到了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是怎么回事?
我自身不够活泼,思维僵化,传统守旧。其实还是输入不够。我的心没有打开,只沉浸在自己的巴掌大空间里……
以后怎么做呢?认清自己,看到差距,就要给自己制定计划,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踏实去行动……
这算是察觉式写作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凡是未来,皆有可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