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了,据说后三个字很吸引眼球。不过近几年,我做的最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去读博。
如果穿越到十年前、二十年前,去告诉当时的我“你以后要读博士”,我肯定会说,切,别开玩笑了。
因为,无论在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对科研、读博并没有什么兴趣。细究原因,觉得自己跟科研不搭。
我大学专业是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然而身为小镇做题家,解题很拿手,动手能力并不强。这跟见识有关,我们县城中学就没做过什么实验,有没有实验室都要打个问号。而我本科同学中,有化学竞赛保送的理论和实验高手。
本来大一应该先上无机化学实验课的,也就是显个色、生成个沉淀这种定性反应就行,照说不难。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定量分析、有机合成等难度越来越高的操作。但我们这级赶上教育改革,不知道设计教学的人怎么想的,一上来就做分析化学实验。
具体什么物质我都忘记了,但每次滴定实验做到拖堂的痛苦记忆还是深留在我心底:
我坐在长长的滴管前,一手摇晃下方接液体的锥形瓶,一手控制滴管阀门,一滴一滴往下滴着。理想的画面是到某一滴落下后,瓶中液体突然变色,或者出现沉淀,于是欣喜地放下,观察滴管剩余液体体积,记录下实验数据。然后,重复两次。控制得好的实验大牛们,据说能做到半滴!我呢?一开始调滴速的时候总是过慢,半天也不变色,一看左右都开始记录准备下一次了,我心里那个着急,赶紧调快滴速,然后哗一下,过了……到底是第几滴变的色呢??三次数据做完,线性关系还不好。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负责打扫卫生的同学还得等我结束。
后来做无机化学实验,按说应该简单了吧。有一次加热,试管里的溶液暴沸、冲出瓶口,幸好管口没冲着人——还好这一点是按照安全规定,但我也是吓一大跳。
经过本科几年实验课洗礼,到做毕业设计时,我坚定地选择了物理化学这个动手难度最低的方向,坚决逃离了无机、分析、有机、生物等。我特别佩服喜欢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同学,因为我对有毒、易燃、易爆的实验有天然的恐惧心,没法克服。而我选的物理化学方向,实验操作只是配制溶液、制作太阳能电池,比起其他种类的实验,对我友好得多,自然毫不发怵。
保研似乎是顺理成章。当时本科班学习成绩前列的同学,可以选择保送直硕或直博。回头看,其实学习成绩与是否适合做科研,并没有直接联系。考试分数只能反应一门已知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而做科研则要依靠兴趣、热爱,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假设、做出验证,根据结果来推翻或升级原有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会百折不挠。
我有保研资格,至于选硕还是博,心里早有定数。一方面已经明确自己没有为学术奉献终生的理想和兴趣,另一方面又觉得本科学历似乎不太够闯社会,就选定了继续在毕业设计方向上读硕士。最终顺利毕业。但是我心底隐隐觉得,我做的电池还不能商业应用,也没有原理上的改进或者本质上的创新,只是材料些微改进而已,这样的研究有多大意义呢?还有,我研究方向的电池效率没有硅电池高,原料生产过程肯定也是需要能量的。而如果计算全生命周期,就连硅电池都不知道是否真正绿色,毕竟原料多晶硅生产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就这样,毕业后,没有再选研发方向岗位,我也没有再进过实验室。
一晃多年过去,我是怎么会鼓起勇气,选择以前别说做连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去挑战呢?三个原因:
首先是见贤思齐。认识的一位朋友,高薪高管,年近不惑,却依然在读联合培养公共卫生管理在职博士。而且他的同学也不乏年龄大的,有60岁的大院长。虽然学校考虑到在职生,会把课程集中安排;但在国外连续两周,学习强度还是很大的。我问他为什么要读博,他给的理由是学习对他来说是很开心的事情;工作后他继续深造拿到的学位,不止一个。他毫不吝啬地、持续投资自己。
第二是想求知、想成事。现在工作领域跟化学无关,要想成为专家,必须学习更多,这是求知的需要。如果成功进入相关领域的博士班,链接更多同领域的老师、同学资源,对工作更有促进,甚至有可能推动某个细分领域的行业进步,这是成事的愿望。
第三,大概是破除了对科研的幻想、对博士不切实际的期待。看过一个比喻,如果人类认知的边界是一个圆,那很多科学家的贡献就是在某一个点,突出圆的边界,闯入新的未知。突起有高有低,一点点也是进步。而且我这次挑战的,不是学术博士,而是工程博士;目标更加务实,只要能够在所选项目上有所改善,能够创造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创新成果就可以毕业,而不是像读硕时,必须发够影响因子的文章才能毕业。
想清楚后,我选择了母校的工博项目,并网上提交简历。没想到第一次申请虽然进入了面试,最终却铩羽而归。郁闷的时候我翻看邱天的书,讲到她在国外看到一个人为了拿到工作所做的各种积极有效的努力,我深受启发,更豁得出去了。
第二次申请前,我请认识的朋友给我的资料提意见,并修改完善;联系拜访了意向导师(没错,第一次我就网上盲报的),介绍了自己想做的课题和初步计划;还对自己之前小组群面的表现做了反思,面试时做了改进。我还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第二次还是失败,那我还可以第三次尝试嘛。
最后,不知道是哪一处改进起到了作用,或者是运气好赶上了,我成功成为一名博士生。这只是挑战的开始,还远远没有结束。读文献、找项目、忙开题、愁毕业……还有一系列的小怪兽在前方等待着我。我来了!一项一项KO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