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架构上,比如大型电商,缓存架构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支撑高并发,高可用,海量数据,备份,随时可以恢复这些要点。在这些要点上,能支撑起你的缓存架构,最基础的就是Redis架构。
Redis架构,能实现每秒几十万的访问量QPS,99.99%的高可用性,TB级的海量的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多种优点。一般来讲,企业级Redis集群架构需要实现三个特征:海量数据、高并发、高可用。
在现实中,我们最头疼的就是故障,它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损失。那么Redis是如何体现出它在生产环境中灾难恢复的意义呢?主要体现在一点,Redis的持久化机制。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一个企业级的Redis架构来说,持久化是不可减少的。持久化主要是做灾难恢复 复,数据恢复,在我看来,它也可以归类到高可用的一个环节里去。
这里简单的唠嗑几句,比如你redis整个挂了,然后redis就不可用了,你要做的事情是让redis变得可用,尽快变得可用,那就重启redis,尽快让它对外提供服务,但是如果你没做数据备份,这个时候redis启动了,也不可用啊,数据都没了。
很可能说,大量的请求过来,缓存全部无法命中,在redis里根本找不到数据,这个时候就死定了,缓存雪崩问题,所有请求,没有在redis命中,就会去mysql数据库这种数据源头中去找,一下子mysql承接高并发,然后就挂了。
mysql挂掉,你都没法去找数据恢复到redis里面去,redis的数据从哪儿来?从mysql来。。。
如果你把redis的持久化做好,备份和恢复方案做到企业级的程度,那么即使你的redis故障了,也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快速恢复,一旦恢复立即对外提供服务。
唠嗑了这么多,也就是强调一点,Redis持久化机对于生产环境中的灾难恢复的意义。
那么,Redis的持久化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RDB和AOF
1.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的介绍
RDB持久化机制,对Redis中的数据执行周期性的持久化。
AOF机制对每条写入命令作为日志,以append-only的模式写入一个日志文件中,在redis重启的时候,可以通过回放AOF日志中的写入指令来重新构建整个数据集。
如果我们想要redis仅仅作为纯内存的缓存来用,那么可以禁止RDB和AOF所有的持久化机制。
通过RDB或AOF,都可以将redis内存中的数据给持久化到磁盘上面来,然后可以将这些数据备份到别的地方去,比如说阿里云等一些云服务上。
如果redis挂了,服务器上的内存和磁盘上的数据都丢了,可以从云服务上拷贝回来之前的数据,放到指定的目录中,然后重新启动redis,redis就会自动根据持久化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去恢复内存中的数据,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如果同时使用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那么在redis重启的时候,会默认使用AOF来重新构建数据,因为AOF中的数据更加完整(因为AOF默认每隔一秒往AOF文件里面写入一条写操作,和RDB是每隔一段时间生成一个快照)。
我们用一张图简要的概括一下RDB和AOF的特点。
RDB比较好理解,而AOF可能显得有些复杂,上面一张图没有讲解到AOF的rewrite操作,这里另起一张图,来对AOF的rewrite进行原理剖析。
2.RDB和AOF的优缺点
RDB持久化机制的优点
(1)RDB会生成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都代表了某一个时刻中redis的数据,这种多个数据文件的方式,非常适合做冷备(就是停止数据库服务来作数据备份),可以将这种完整的数据文件发送到一些远程的安全存储上去,比如说Amazon的S3云服务上去,在国内可以是阿里云的ODPS分布式存储上,以预定好的备份策略来定期备份redis中的数据。
RDB也可以做冷备,生成多个文件,每个文件都代表了某一个时刻的完整的数据快照。AOF也可以做冷备,只有一个文件,但是你可以,每隔一定时间,去copy一份这个文件出来(实际上很少人会用AOF作冷备,因为还需要自己写一些脚本去做这个事情,各种定时,很麻烦。RDB做冷备,优势在哪儿呢?由redis去控制固定时长生成快照文件的事情,RDB数据做冷备,在最坏的情况下,提供数据恢复的时候,速度比AOF快)。
(2)RDB对redis对外提供的读写服务,影响非常小,可以让redis保持高性能,因为redis主进程只需要fork一个子进程,让子进程执行磁盘IO操作来进行RDB持久化即可。
RDB,每次写,都是直接写redis内存,只是在一定的时候,才会将数据写入磁盘中。AOF,每次都是要写文件的,虽然可以快速写入os cache中,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开销的,速度肯定比RDB略慢一些。
(3)相对于AOF持久化机制来说,直接基于RDB数据文件来重启和恢复redis进程,更加快速。
AOF,存放的指令日志,做数据恢复的时候,其实是要回放和执行所有的指令日志,来恢复出来内存中的所有数据。
RDB,就是一份数据文件(二进制),恢复的时候,直接加载到内存中即可。
结合上述优点,RDB特别适合做冷备份。
RDB持久化机制的缺点
(1)如果想要在redis故障时,尽可能少的丢失数据,那么RDB没有AOF好。一般来说,RDB数据快照文件,都是每隔5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生成一次,这个时候就得接受一旦redis进程宕机,那么会丢失最近5分钟的数据。
这个问题,也是RDB最大的缺点,就是不适合做第一优先的恢复方案,如果你依赖RDB做第一优先恢复方案,会导致数据丢失的比较多。
(2)RDB每次在fork子进程来执行RDB快照数据文件生成的时候,如果数据文件特别大,可能会导致对客户端提供的服务暂停数毫秒,或者甚至数秒。
一般不要让RDB的间隔太长,否则每次生成的RDB文件太大了,对redis本身的性能可能会有影响的。
AOF持久化机制的优点
(1)AOF可以更好的保护数据不丢失,一般AOF会每隔1秒,通过一个后台线程执行一次fsync操作,最多丢失1秒钟的数据。
(2)AOF日志文件以append-only模式写入,所以没有任何磁盘寻址的开销,写入性能非常高,而且文件不容易破损,即使文件尾部破损,也很容易修复
(3)AOF日志文件即使过大的时候,出现后台重写操作,也不会影响客户端的读写。因为在rewrite log的时候,会对其中的指导进行压缩,创建出一份需要恢复数据的最小日志出来。再创建新日志文件的时候,老的日志文件还是照常写入。当新的merge后的日志文件ready的时候,再交换新老日志文件即可。
(4)AOF日志文件的命令通过非常可读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个特性非常适合做灾难性的误删除的紧急恢复。比如某人不小心用flushall命令清空了所有数据,只要这个时候后台rewrite还没有发生,那么就可以立即拷贝AOF文件,将最后一条flushall命令给删了,然后再将该AOF文件放回去,就可以通过恢复机制,自动恢复所有数据。
AOF持久化机制的缺点
(1)对于同一份数据来说,AOF日志文件通常比RDB数据快照文件更大。
(2)AOF开启后,支持的写QPS会比RDB支持的写QPS低,因为AOF一般会配置成每秒fsync一次日志文件,当然,每秒一次fsync,性能也还是很高的(如果fsync的频率过高,性能就会大幅度下降)。
比如,如果你要保证一条数据都不丢,也是可以的,AOF的fsync设置成没写入一条数据,fsync一次,那就完蛋了,redis的QPS大降。
(3)以前AOF发生过bug,就是通过AOF记录的日志,进行数据恢复的时候,没有恢复一模一样的数据出来。所以说,类似AOF这种较为复杂的基于命令日志/merge/回放的方式,比基于RDB每次持久化一份完整的数据快照文件的方式,更加脆弱一些,容易有bug。不过AOF就是为了避免rewrite过程导致的bug,因此每次rewrite并不是基于旧的指令日志进行merge的,而是基于当时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指令的重新构建,这样健壮性会好很多。
(4)唯一的比较大的缺点,其实就是做数据恢复的时候,会比较慢,还有做冷备,定期的备份,不太方便,可能要自己手写复杂的脚本去做,做冷备不太合适。
3.RDB和AOF到底该如何选择
(1)不要仅仅使用RDB,因为那样会导致你丢失很多数据。
(2)也不要仅仅使用AOF,因为那样有两个问题,第一,你通过AOF做冷备,没有RDB做冷备,来的恢复速度更快; 第二,RDB每次简单粗暴生成数据快照,更加健壮,可以避免AOF这种复杂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的bug。
(3)综合使用AOF和RDB两种持久化机制,用AOF来保证数据不丢失,作为数据恢复的第一选择; 用RDB来做不同程度的冷备,在AOF文件都丢失或损坏不可用的时候,还可以使用RDB来进行快速的数据恢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