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做好反思,好的反思所应具备哪些要素。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
这是反思最核心的地方。
一个好的完整反思具体可分为四大要素。
反思的四大要素,其实就是把反思的这个本质进行具体的展开。套用一个流行的表达方式,就是打开反思的正确方式,一共是四步: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
抽身而出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你先有一个思,然后对这个思进行再思,才是反思。但是,要做到再思,你首先要从已经有的那个思中抽身而出。所以,反思的第一大要素,是抽身而出,你要从你已经有的那个思中抽身而出。
抽身而出,听起来不难,实际上很难。心理学家卡尼曼指出,我们进行思考的时候,跟进行体力劳动一样,也应用的是“最省力法则”。另外有个心理学家叫斯坦诺维奇,有另一个说法,说我们都是“认知吝啬鬼”。“最省力法则”和“认知吝啬鬼”说的是同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指导法则,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如果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思,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大多数人就在这个想法里安居乐业了,就不愿抽身而出去进行反思了。
关于抽身而出,我给你介绍一个技巧。这个技巧是管理大师德鲁克使用的,他称之为“反馈分析”。怎么做反馈分析呢?德鲁克说,在你做一个重要决策之前,先把你期待实现的目标写下来,一年以后,把你最终实现的目标跟你写下来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这就是反馈分析。
反馈分析有什么优点呢?至少有两个。第一个优点比较容易看出来,就是预先规划,你预先就规划好了,将来要抽身而出。第二个优点你不一定能够看出来。反馈分析的核心动作是你事先把你预期的目标写下来,事后把实际的目标跟你预期的目标比较。这第二个优点就在事先写下来这个动作里。你看出来这样做的好处了吗?
刚才说,从你自己的“思”中抽身而出很难,我刚才只说了一个难点,就是你有了一个思,为了省事,就不愿再思了。
其实抽身而出还有另一个难点,就是当你事后想要再思的时候,你已经忘记了你当初的那个思是什么了。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合理化,就是我们把最终实现的结果就认为是当初想要的结果。所以,你在行动之前,就把你预期实现的目标写下来,这实际就是把你最初的思写下来,这样过了一年,你回头再思的时候,才能够知道你当初真正的思是什么。也就是说,反馈分析帮助你发现当初真正的思,避免事后的合理化现象。
放下情感
放下情感,这个要素很重要。很多时候,妨碍你反思的,是你的情感。
正面的情感会妨碍你反思。有一种效应叫宜家效应,就是说,我们自己出力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会更喜欢。在家具上是这样,在思想上也是这样。我们对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会更喜欢。这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不愿意认为它可能是错的,不愿意对它进行再思。
一个事前反思的方法,叫做预演失败,就是在项目进行前,先假设一下,项目最后完全失败了,原因可能是什么。现在我能够给你讲得更清楚,这个方法好在什么地方。首先,这个方法让你自然而然地抽身而出了。你们已经有了一个项目方案,已经有了一个思,但是现在你不能停留在那里了,你必须从这个方案中抽身而出。你已经符合了反思的第一个要素。
而且,这个方法还让你自然而然地放下了情感。你们已经想出来的行动方案,很多人投入了心血,很可能已经产生了宜家效应,让你们高估了它的正确性,低估了它的风险。但是,你们现在使用预演失败这个方法,最基本的假设就是这个项目最终已经确定失败了。这个假设帮助你们放下情感,放下对已有方案的情感,开始考虑新的可能性。这也符合了反思的第二大要素。
刚才说的是正面情感妨碍我们反思,负面情感更妨碍我们反思。人的本性是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同样的道理,我们对负面情感比对正面情感更敏感,所以,负面情感更妨碍我们反思。
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犯过大错吗?如果现场调查,举手的人总是极少数。那些没有举手的人,有些人是不认为自己犯过大错,但是还有很多人,他们其实是知道自己犯过大错的。但是他们不愿意举手,不愿意承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放下情感。因为大的失败,往往是跟非常负面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你不愿意回想这个失败,因为一想起它,那些负面的情感就会涌上心头。
有学者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情感标签”。在你的脑海里,这些事情被戴上了“情感标签”。因为有这个负面的情感标签贴在上面,你不愿意回想这些事情。所以你不愿意回想,因为不能放下情感,你对你过去的思,不愿意进行再思。所以,从情感的角度,对失败是很难反思的。
这个时候,我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讲笑话可以是反思。你在饭桌上讲一个段子,这不是反思,但是,你如果拿自己的失败开玩笑,就有可能是反思。为什么呢?你如果能拿自己的失败开玩笑,就说明,第一,你从这个失败当中抽身而出了。第二,你放下情感了。你可以拿这件事情开玩笑,你已经放下了负面的情感。
转换角度
转换角度是反思的一个核心要素。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你已经有了思,就是你已经有了一个旧的角度,你现在对它进行再思,就是你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怎么转换角度?这里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叫做“换人思考”。这跟通常说的“换位思考”不是一回事。换位思考指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换人思考是反过来,是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别人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而且,这个别人不是抽象的别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别人。比如,如果我的上级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如果马云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如果刘澜老师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可以是在行动之前反思,也可以是回头看,也就是事后反思。如果是事后反思,那就是问:如果当时是他处在我的位置,他会怎么做?
换人思考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技巧。你想一想,换人思考好在哪里?首先,当你使用换人思考的时候,你自然而然转换了角度。比如,你问:我的上级会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这样一问,你自然站在了你上级的角度,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就帮助你做到了反思的第三大要素:转换角度。而且,换人思考还帮助你自然而然做到了反思的第二大要素,放下情感。因为,你换的这个人不是你,他是不带有你的情感的。
指导实践
反思是对思之再思。为什么要再思?为了将来更好地实践。所以,你需要反思出来一个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你将来的实践。
勤于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笃定初衷,去伪存真,是保证前进方向正确性与自我提升的必要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