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第三周,我感觉自己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连我自己都感觉有些失控,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我的脾气暴躁而有所收敛。我不禁反思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一味的指责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遇到问题立马指责,不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表面的服从权威并不代表他们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谈不上改错。我们好像总是过分关注结果,而不去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
其实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制力缺乏的阶段,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为老师我们总是担心因为个别孩子影响了整个班级,作为家长也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熊孩子,基于这些担心,我们总是急于插手去指责孩子的错误,反而错过了让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纠正的最佳时机。
那么,在遇到问题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请教了一个工作经验长达20年的老教师,她告诉我在遇到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尝试先问问孩子以下几个问题:
1.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话,而不要习惯性的献给问题定性,更不要上来就劈头盖脸地骂孩子一顿,而是要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地说辞,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且只要我们给孩子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有机会去为自己解释并且比较甘心认错。
2.一定问问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在我们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先着急评断或者教育孩子,而是要考虑到孩子心里肯定也不舒服,他的主观感受没有对错,我们要接纳他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流动起来,而这一切只需要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3.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再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想要怎样解决,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样的话语,都不要惊慌,更不要害怕。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为孩子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去向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最后我们还可以问孩子一个问题,就是引导孩子思考的结果,我们要让孩子去思考,并且了解,每一种解决方法背后都有一个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我们要引导孩子思考他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结果。
等事情过去之后我们要给孩子审视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有效,从而增强孩子自己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自己认识和解决问题,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