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韩剧《我的亲爱的朋友们》。
一向是别人眼中乖乖女形象的朴莞第一次与母亲起了冲突,母亲对于女儿生气的模样表示诧异,她不知道为何女儿会动怒,像明明已经快40岁的人却像个正在经历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朴莞却只是哭喊道, “不为什么,我只是厌倦了当个乖乖女。”
从幼年至成年,都是按照母亲的意愿在生活。从留长发穿裤子的小事到工作恋爱,无不是考虑母亲的感受,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
终于长成每每同旁人提起母亲都笑逐颜开的孩子,却失去了自己。
失去自己的人,心里会像同时住进了天使和魔鬼。天使会指引着继续扮演着好孩子的角色,魔鬼却不断地呐喊,不要顾及任何人的感受,自私一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两种矛盾交替出现,形成一种内耗,矛盾升级的时候,会让同时拥有它们的人只想麻痹、摧毁自己。
所以剧中,经常有朴莞留着泪喝酒的场景,写作的时候,想念延河的时候,得知母亲重病深感无助的时候。
太重感情的人大都不会过得太好。无论是别人伤害她还是她伤害别人,都会让她在心里病一场。
这世间的种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羁绊。
内心略微强大一点人会扛得住,而对于过于柔弱的人而言,会则往往会成为危险的信号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朴莞选择亲手打破横亘在与母亲之间的屏障,她鼓足勇气质问母亲当年拉着自己一起服药自杀的真相。
多年来这根长在心底的刺欲盖弥彰,隐隐作痛,令她患得患失。
失去母亲的恐惧感和时刻有被抛弃的不安感成为前半生的阴影。
只有卸下伪装和表面的完整,撩起那层面纱,直面问题的症结,才会有消弭裂痕的可能。
唯有此才能了解母亲的真实感受,也让母亲看清自己的委屈和疲惫。
正面的冲突尽管赤裸裸地惨烈,平日里看上去和谐统一的局面被撕扯至面目全非,但也唯有在这种情景下,彼此才能互相面对真实的对方。
有多少误会在闭口不言背后恣意泛滥,又有有多少感情死于缺乏正面的沟通和冲突。
再也没有比真实生活毫不设防最令人放松的了。
至于我自己,真正感受到放松的时候很少,即便是享受到放松的时光,也会不由得提醒自己这只是短暂的欢愉而已。
我承认自己没法没心没肺地活着,悬而未决的事情不分大小统统搁置在我的心里。
带着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怀疑、对未知状况的恐惧,以及孤立无援和势单力薄的自我放大,我时而无所畏惧,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气,时而又down到谷底觉得一无是处。
希望和失望都是人生的幻觉,唯独当它们出现时的自己感受是真实的,快乐或者痛苦。
我时常缺乏主动撩开那层面纱的勇气,无数次的行动因思虑过多而流产。
但勇敢而行的结果往往才能够有效缓解焦虑。
欲望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逃避退缩导致一无所知的恐惧感也是引起焦虑的原因。
因为性格的原因,我很少动怒,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
然而前两天因为一桩小事原本打算继续保持沉默的我突然决定将心里的话宣之于口,说完之后猛然感觉心口倏地一下子像被拿走了一块石头一般,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和情绪像是由着这个出口,倾泻而出,整个人一瞬间放松了下来。
我懂得人是需要情绪上的宣泄,这于身体和心理都有益处。可我很少能够做到,或者说我也一度以为自己做不到,不断地给予自己心理暗示那就是我的内心可以承受的极限很大,随便发脾气是没有礼貌和教养的。
只有当自己做到了,才能体会到从身体到精神的改观,于自己是一种进益。
并非无理取闹和口无遮掩,而是据理力争,不卑不亢。
这是寻找出口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需要一个出口的。
唯有出口才能有阳光明媚之地,哪怕那边风雨雷电,都好过将心硬生生憋闷在暗无天日的囚笼之中,感受不到任何真实的存在而妄自菲薄。
因为有出口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