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
比「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

比「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

作者: 景瑞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6-08-09 21:59 被阅读533次

    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曾多次讲到同一个故事: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先生在《巴巴拉少校》(Major Barbara)一剧中,描写到军火商安德谢夫先生有一次见到了多年未曾谋面的儿子斯泰芬,老爷子对其前途命运格外关心,便试探性地问他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然而斯泰芬几乎是个「干啥啥不成」的主儿,在所有职业领域中都一无所长,但他认为自己还有一个特长:会明辨是非。

    按照我们的理解,斯泰芬先生应该是说他在道德评判方面有与生俱来的能力。结果,老爷子却把他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当然,这位老爷子并不是要故意贬损自己的儿子,他的意思是说,是非问题纷繁复杂,并非不言而喻,而是扑朔迷离。

    如果你要明辨是非,就得把与此相关的一切事情都搞清楚,这是最高的智慧,绝不是最低的那一种。

    从父子二人的对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伦理道德领域里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认为,善恶对错并非不言自明,必须详细地考察有关证据、痛苦地思索事实背后的联系,才能搞清楚是非对错;

    另一种则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跟猫吃鱼狗吃肉一样不言自明,根本无需考虑,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行动。

    然而,一个人的价值观无论再怎么正确,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况且,那些习惯于评判是非的人,大多都倾向于追随权威,以获得正确或错误的标准,而这个权威可能是一个传统,一种习俗,或一本小红书。

    如你所知,这些权威也不可能绝对正确,有时反而是将人们训练成奴隶的工具。

    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

    比如,有些人歧视同性恋,认为爱上同性不合乎伦理、很下流很可耻。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同性恋倾向并非后天形成,而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使然。

    再比如,老一派的人会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有些父母也经常以此为要挟来责令儿女赶快造人,而这对于丁克(DINK)来说或许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伦理道德领域必须以理智为前提,在了解清楚有关事实后才能作出判断;

    二是,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价值判断,然后才是积极进取的行动,前者是根本、是方向,如果价值判断本身就存在问题,再去积极行动的话,无疑是助纣为虐。

    显然,这里所说的值判断有别于道德评判。

    前者是为满足自身需要在诸多价值观中作出选择,反映了我们内心的信念,比如,我们认为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后者是依据内心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即道德标准)来评判他人,比如,你认为男生打飞机是不对的,一旦让你碰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会认为对方是龌龊下流的。

    简单来说,价值判断关乎自我,当深思明辨;道德评判关乎他人,当谨言慎行

    这个区别不仅在伦理道德领域值得注意,而且在人际沟通中也特别重要。因为道德评判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如批评、指责、辱骂、比较、归类等)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往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

    比如,当你下班回到家时,看到男票正在电脑前LOL,可能会说:艾玛,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你真是玩物丧志啊!当你这样说时,男票很可能会作出反击,一场口水战在所难免。

    然而,如果你能够区分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就会直接说出你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你就会说:宝贝,对于玩游戏这件事,我担心它会影响你的健康。

    在萧翁的《芭芭拉少校》中,安德谢夫家族的每一代都要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那些话都编得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人人有权争胜负,无人有权论是非。

    这句话就很有警世名言的意味。道德评判倾向于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看作是不道德或邪恶的,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彼此心中的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伤害。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道德评判的语言,专注于自身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让爱自然流露。

    如苏菲派诗人鲁米所说: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原文链接:http://dwz.cn/3VpRBJ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vd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