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比较异类,来简书很久,喜欢的作者很少。姑且先来个小点名:
赞总的影评总能让我有删掉自己流水账的冲动;七喜的小说让我永远猜不到结尾,第一次认为文字真的能让人年轻;人物传记里面最喜欢西湘和小木鱼,大概她们驻足于我最爱的近代史女性和侠客道义。
而最近迷上科技文,要属空谷尘莫和汪波老师。
重点: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篇连载汪波老师的《时间之问》。本来想给老师评论,后来忍不住开了一篇文,【有感】简书连载《时间之问》
刚刚看了两篇,觉得甚是精彩,心想我当年要是有这样的老师,大概也会走上学术的道路吧,下面主要来说说第二篇《时间之问 | 南极到文艺复兴》
一点小感悟,班门弄斧了:
1,文章在讨论“过去”这个概念的时候,谈到了南极大陆的热带植物化石。对于5000万千年高纬度地区,是否适合热带植物生长,以及光照问题提出质疑。
我想:南极有热带植物化石,极大的可能是板块移动,根据板块学和现在各大陆形状,南极洲在5000多万年前也许和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经纬度不高,日照时间充足。
2,关于“过去”,老师说了古化石,恐龙化石,古生物化石都是带着过去生命的证据,流传到今天。
而我想说说中国古文物。我看过很多考古纪录片,对其兴趣甚浓,心想如果不是考古系不招文科生,大概现在新闻传播界也会少一个我。
纪录片中,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问题很多青铜,丝绸,金块在出土瞬间氧化,仿佛老了几千岁,我在想上一秒前,它们可能还活在几千年前,而这一秒就穿越到现在。所以“过去”和“现在”到底差多远,对于这些文物的化学成分来说,可能就是一瞬间。
3,关于文艺复兴。如同中国的近代史,绝对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不管是柏拉图还是德谟克利特说世界的本质是元素还是金木水火土,其实和中国古代的道家,中医,黄帝内经都有本质相同。
不同于“原子”“分子”论,中国古代先人把它们叫做“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天气不好时狂风暴雨,地气不畅时,五谷皆败。所以这个世界的智者总会有相似之处。
最后一点碎碎念,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喜欢翻简书。今天老师的《时间之问》真真打开了我的味蕾。第一篇文章以物理学,光学为主导,作为一个文科学渣,每读一句话,我都要在脑海中画一个线路图。不明觉厉,不胜欢喜。
想起某个阶段的老师曾跟我谈过跨学科这个问题,老师说互动传媒将是跨学科的集大成者,不要单单局限于新闻媒介的圈子里,会把你们堵死。现在看来,往往某个领域塔尖上的人都会有八脚,伸向各个方向。
读老师的第二篇文章,不同于第一篇物理数学的晦涩难懂,这篇感觉来到了自己的舒适区,生物演变,地理构造,文艺复习。有点想说的,便随手写下。
最后,向大家推荐《时间之问》,一开始可能很难读,但是坚持下来,就上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