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武侠故事,金古温梁黄,虽不能说深有研究,但却也或多或少读过一些。何为武侠?在我的看来,风雪夜,小旅店,骏马斗笠,风尘仆仆夜归客,屋外,江湖血雨腥风,屋内,一炉炭火如春。此时陪伴在侠客身边的,唯有一柄长剑和一壶烈酒——这便是武侠。
侠以武犯禁,自古以来侠客的归宿不是归隐山林,便是身首异处。前者虽算圆满,但是烈士暮年,垂垂老矣,面对后起之秀们的嗤之以鼻,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唯有一壶老酒,伴随着自己曾经的飒爽英姿吞下,其中或是苦涩,或是无奈,冷暖自知。后者也是惨烈,却是大多数江湖中人的共同命运。一将成名万古枯,哪一个江湖上的英雄背后不是无数的鲜血。他们或许是一些卑下的小罗喽,或许是称霸一方的英雄侠客,但是这都不重要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江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自己一份。
酒,就像是侠客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它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金庸先生懂酒。当日令狐冲和祖千秋论酒时,写的不禁让人拍案就绝。什么百草酒要用古藤杯,葡萄酒要用夜光杯,金杯,玉杯,瓷杯……令人好不羡慕。古龙先生更懂酒。在古龙先生的小说中,到处充斥着寂寞与酒。当我读到那些一片充斥着酒香的文字时,我不是在想,这个作者该有多少寂寞在心中啊。据说在古龙的遗体告别会上,他生前好友特意带去一瓶好酒,当他们在遗体边上打开酒瓶时,早已去世多时的古龙的嘴角竟渗出鲜血。
江湖与酒,永远是那么亲密无间。或许有不喝酒的侠客,但不可能有没有酒的江湖。在酒面前,没有江湖浪子,盖世豪侠之分,更没有正义妖邪之分,有的,只剩下一个个值得慰藉的心灵。
屋外的雪还在下,他饮尽了杯中的最后一滴酒,拿起身边的宝剑,披上斗笠,缓缓的走出客栈,外边,还有他未走完的江湖路。
我喜欢酒,但却不大喜欢喝酒,更不懂得品酒。更准确的说,我是喜欢那清澈的液体中所散发出来的奇怪的魔力。酒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温馨的记忆,一个大漠黄沙的江湖梦。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喝得第一口酒,但是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喝酒”。以前我上小学的时候,爷爷经常去大队开会,开完会就要吃饭,而大队礼堂在小学旁边。所以中午去学校的时候奶奶总是要我跑到爷爷边上去,叫他不要多喝酒。于是我怀揣着“圣旨”,大刺刺的站在酒桌旁,对着一个劲的劝爷爷喝酒的人“怒目而视”,大家见我这样更加哈哈大笑,爷爷醉醺醺的脸上也是写满了笑意。见这招没用,我便把嘴巴嘟的老高,大声传达着奶奶的“圣旨”,大队干部们都是些有意思的人,于是他们就逗我,说酒已经倒进杯子里了,不能不喝,要不你替你爷爷喝了吧。我一听二话不说端起杯子就喝了一口,瞬间辣的鼻涕眼泪直流。那些人笑的更加欢了。爷爷是喜欢喝酒的,虽然他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喝太多的酒了。我记得以前,他每年都会酿几大缸酒,浸上各种精心搭配的药材,小心的封好,等到过年时,家里面喝得都是自家的酒。每当酿酒的时候,整个家里总是扑鼻的酒香,甚至远远就能够闻到,而且这个味道能够持续很久。当清澈的酒沿着管子流出,慢慢的滴进容器中时,我总是在边上睁大眼睛看着这些粮食的精华,闻着扑鼻的酒香,或许这就是家的味道之一吧。当然这个时候出来的酒度数比较高,我记得好像是能够点着的那种,爷爷肯定是不会让我喝得,不过,我可以喝度数稍微低一些的甜酒。那种清香的液体加上一点点糖,一口喝下去就像是喝了玉皇大帝的琼瑶御酿,全身上下暖烘烘的,说不出的痛快。出门在外漂泊,细细数来我已经有好些年没看过爷爷酿酒了。暑假回家劳动,天气炎热,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便出一身大汗,一直到晚上衣服都没有干的。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我们爷孙俩坐在灯下,光着膀子,喝着拿到村里卖的劣质啤酒,就着我顺手炒的自己菜园里的几个小菜,聊着家里的或者学校的一些事情,却也是一种别样的温馨。
平时在外,偶尔也会突然心中一动,买来一点酒,一个人慢慢的喝着,仿佛是把这个世界的所有烦恼与不公,都付之于酒中,慢慢的喝了,满满的咽下,就像是遥远的那个侠客。
独自饮罢杯中的残酒,古龙早已离去,金庸封笔多年,其他大侠们也鲜有佳作,如今的江湖,惟剩下一群舞文弄墨的宵小之辈和那些尽付豪情杯酒中的孤独侠客。谁愿与斯同醉?谁愿与斯同行?荒凉的江湖路上,倒真的只剩下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