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书】在寺庙里拜佛祭祀 -《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老书】在寺庙里拜佛祭祀 -《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作者: 般若心行 | 来源:发表于2022-08-10 22:39 被阅读0次

 关注“般若心行”,看更多经典老照片

这是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的清乾隆时期,英国人画笔下的大清影像;

这些历史水彩画记录了没有相机前的世界;

这本画册第一次为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呈现了相对真实的中国形象;

让英国人乃至欧洲人看到了这一遥远国度古老而神秘的世态风情。

它是中西方交流史上一页鲜活的见证,

也堪称富于人类学意蕴的一套民族志图集。

▲在寺庙里拜佛祭祀 -《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跪在登在基座上的神像前的是佛派的“僧人”。他正在烧香,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烧纸,上面覆盖着一些类似黄金的液体。

有时,在中国的祭坛前燃烧锡箔来代替这一点,这是从这个国家运来的大量锡的主要用途。四脚凳上有一个盛着命运之杖的罐子和其他属于庙宇的用具,在它后面是一个三脚架,有时在里面烧香。这些仪式每天都由僧人进行数次,但在中国没有“教会”工作。

人们付钱给僧人,让他们照顾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命运。

作者简介:威廉·亚历山大

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7~1816)英国画家。

生于英国肯特郡,父亲是英国坎特美斯顿城马车画匠。

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

15岁时随父亲到伦敦,他于1784年入皇家学院学画,一直学到1792年。易卜逊对其才能倍加赞赏,把他推荐给马戛尔尼勋爵。

他在伦敦皇家艺术学会展览并出版画册和书刊,出版彩色的《中国服饰》及《中国衣冠举止图解》(Picturesqu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Dress and Manners of the Chinese 1814)两书,介绍中国风光,使英国和欧洲人民对中国有了形象的认识,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在澳门期间,他画了一幅题为《从外海眺望澳门景色》的水彩画,描绘了18世纪澳门城市风貌。同时也显示了英国对于澳门的觊觎,成为澳门历史和中英关系的重要佐证。 

1808年,转任大英博物馆的印刷画及素描画管理员,直至去世。

相关文章

  • 【老书】在寺庙里拜佛祭祀 -《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关注“般若心行”,看更多经典老照片 这是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的清乾隆时期,英国人画笔下的大清影像; 这些历史水彩画记...

  • 【老书】穿着朝服的中国官吏-《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关注“般若心行”,看更多经典老照片 这是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的清乾隆时期,英国人画笔下的大清影像; 这些历史水彩画记...

  • 祭祀习俗

    转眼就到了3月底了,这个疫情让很多人在家足足呆了快90天了。 这两天的深圳天气阴冷,伴着小雨,突感春寒!很应“清明...

  • 为什么要祭祖?

    又是清明,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清明祭祖的习俗。 为什么要祭祀祖先?祭祀的意义何在?我们供奉的祭品先人真的能够受用? ...

  • 正月初二跑步卡

    正月初二早上,我热身后准备出门,跑步去庙里拜佛、给师父拜年。婆婆吩咐我带着两个孩子(儿子和侄子)一起去庙里拜佛。我...

  • 《老曲讲坛》今日感悟·关于祷告2021914

    我见过伊斯兰教祷告或在清真寺或在家里和路边,见过基督教祷告,在教堂里或在聚会上,讲过拜佛,或在寺庙里或在家里,有没...

  • 老院回忆

    在老院长大到八七年,生妹妹倩倩那年, 我家有除夕过整年(守夜)的习俗,也有早起发纸(祭祀)的习俗。从母亲嫁到陈家,...

  • 拜佛

    作者:曾凡东 老王和老李是邻居,老王信佛,不但初一十五去庙里拜佛,自己也从庙里请了尊佛在厅堂供着,每天起来和睡前第...

  • 腊梅花

    第一次发现附近的腊梅花是在章华寺,那天和先生和孩子一起去参拜佛祖,在寺庙里发现两株腊梅树。 这两枚腊梅树一左一右的...

  • 我的成长日记14

    《人生海海》第14章|读书感悟‖上校又被抓了 上校藏在一个庙里,因为他的老母亲最喜欢在庙里烧香拜佛,他自己穿的是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书】在寺庙里拜佛祭祀 -《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1814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xz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