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滴滴媒体开放日上,滴滴CEO程维称滴滴要让客服成为内部最重要的部门,成为用户代言人,而不仅仅是安抚人心或者擦屁股。而就在去年,滴滴出行就已经发布了公告,称滴滴安全保障持续升级,客服配合警方完成调证不超过10分钟。
图:滴滴官方发文 宣布安全保障持续升级
事实上,着眼于对客服的服务提升只是滴滴近段时间来所做出的种种动作之一,在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负面新闻之后,在各个领域内都能看见滴滴的身影,备受关注的滴滴显然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然而,有着如此之强的“求生欲”,滴滴未来的路真的就会好走了吗?
《七嘴八舌吐滴滴》:不用你们骂了 我自己来!
前几天,一档名为《七嘴八舌吐滴滴》的网络综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档综艺将专业脱口秀演员、滴滴用户以及滴滴内部员工放在一起对滴滴进行吐槽,滴滴出行CEO柳青也贡献了自己的网综首秀,在节目最后对吐槽一一进行了回应。这档节目看似是滴滴在自己吐槽自己,但实质上却是滴滴对于公众所提出的问题变相进行的一种回应。
自顺风车事件以来,滴滴一直承受着不小的舆论压力。而在公众的关注之下,滴滴变得更加活跃,展现出试图通过多种渠道与公众进行沟通的势头。在《七嘴八舌吐滴滴》之前,滴滴还做出了《公众评议会》、《有问必答》等多个线上沟通栏目,邀请公众共同讨论出行中的难题。
种种举动或许能给自己拉来一些好感,但这一波体现了强烈的“求生欲”的操作能否填补滴滴的亏损却还是个未知数。据报道称,2019年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元,滴滴创业6年来合计亏损约390亿元。
图源:金十数据
而自打滴滴顺风车下线之后,滴滴到现在更是没有一款盈利的产品。想必滴滴也已经意识到了光靠主业很难维持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形需要得到改变,于是在金融领域,也开始出现了滴滴的活跃身影。
陷入窘境的金融业务
事实上,从2015年以来,滴滴一直在进行金融板块的布局,截至目前,滴滴已经拥有理财、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五块牌照,涉及货币基金、保理、保险、汽车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业务,紧密贴合了出行场景。
图源:南方都市报
尽管牌照布局较为齐全,但滴滴的金融业务开展得似乎并不顺利。2018年初,滴滴公布用户数达4.5亿,但截至2019年5月初,滴滴金融披露用户数突破1000万,如此一对比,滴滴金融的用户转化率着实过低。究其原因,滴滴金融的场景过于单一,除开了日常使用的司机群体,其他人群对于滴滴出行和滴滴金融APP的打开率将不会太高,用户转化率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此外,滴滴的金融生态主要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导,滴滴的多数产品线都是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滴滴在其中主要从事的是导流服务。然而近年来,互联网流量红利效应正在逐步减弱,线上获客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而银行、保险等流量购买方也逐渐掌握了线上流量开发渠道。因此,在线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滴滴想要依靠保险、理财、信贷等业务的导流来获取高额盈利的话,未免有些不够现实。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以“TMD”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巨头正在不断入局金融领域,他们不仅坐拥着巨大的流量,还自带广泛的消费场景,近年来各自在“流量+金融”模式业务上不断发力,不断突破。这也就意味着,滴滴金融在自身陷入窘境的同时,还得面对众多强劲的对手,这对于滴滴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主业副业面临双重压力的情形下,滴滴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