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看的这个电影为什么叫《八佰》啊?”
“宝贝,妈妈也不知道呢,只知道他是一部跟抗日相关的电影。”
“是不是因为只有八佰个战士打败了很多很多人啊?”
“听起来很有道理,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找答案吧。”
随着电影的推进,我们跟着一群打散的游兵进入了四行仓库。里面热热闹闹,各色人马相继登场,贪生怕死的老算盘,一心只想回家的端午,被小七月选为“接班人”的小湖北,一有战斗就想躲着的老铁,枪法精准但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羊拐”……这群“英雄”,跟我的预想相差甚远。英雄,有时候不过是被推上历史舞台时的无望选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对四行仓库的谢团长,这场无望的坚守,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军队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固执,也许已经植入了我们的基因。
忘记了跟着谁的眼睛,也许是端午,突然发现了对面繁华的租界,赌场生意兴隆,舞女依旧婀娜多姿,歌声软软绵绵,真有种“商女不知到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无奈。
对面是天堂,这里是地狱,只隔着一条苏州河,却隔着整个生死场,人类的悲欢是并不相通的。
情节层层推进,通过水路逃跑的端午,偶遇日本鬼子的偷袭,已经到了安全区的他,想到自己的弟弟小端午还在仓库里,对弟弟的爱瞬间战胜了恐惧,他回头大喊:小湖北快跑,日本人从水里过来了!这声呼喊,仿佛也唤醒了租界的国民,敲锣打鼓的开始用各自的方式提醒对面仓库的中国军队,让日本鬼子(不好意思,我要在这里坚持用鬼子)的偷袭直接暴露。端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壮举,他的眼神也慢慢的在迷离中,变得日趋坚定。
小七月的死亡,戳中了我的泪点。他的白马,和天真浪漫的笑,是那场战争里的希望之花。他只是想看看他的白马是不是又回来了,于是探出了头,子弹瞬间击中,破碎的玻璃插满他的脸。又记起他对小湖北说的话:你别怕,以后我死了,你来替我。那瞬间,我泪如雨下,失声痛哭。这个才十几岁的小男孩,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份超然,让多少人汗颜!!
战斗越来越惨烈,日本鬼子号称3个小时内要结束战斗,租界已经开始有人压谁胜谁输。日本鬼子出动了坦克,装甲车,试图直接摧毁仓库的墙体,直接结束战斗。情急之下,陈树生,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交给端午,身上绑满炸弹,纵身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他士兵,也纷纷效仿,那一次次的纵身跳下,像千万颗石子,投往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心,给犹豫不决的很多中国人,坚定了战斗的决心。从那一次次的跳下,我的眼泪好像就没有干过,以血肉之躯,以不死之精神,我中华民族又怎么会灭亡?
而租界那边的动作也越来越多,三名学生冒死潜入仓库,要求参加战斗;童子军杨慧敏一直奔走为仓库捐款捐物,后来又冒险将国旗送至对面;为了将电话线送至对岸,一个个无名氏纷纷留下简单的遗物就往“奈何桥”上冲,最后“刀子”,义无反顾告别蓉姐,以生命接力的形式将电话线抛了过去;方记者,对着看不懂他的洋人一句话不解释,转身却去了前线,借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每天用望远镜关注着仓库的教授,怕老婆反对捐物,直接将手上的金链子扔了出去,这份迫切可爱极了,到最后,看着过桥的士兵被压制般的扫射,什么也不能做的他只能端起家里的枪对着外面一阵空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仓库的人是种子,租界里也慢慢的也多了很多种子,这些人,就是抗战的火种,有了这样的人,火种必然会烧向全国,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四行仓库的抵抗,终归会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是这号称八百,实质只有400多的军人加几个“乌合之众”,最终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中国人是不会在这场战争中倒下的,国旗会一次次的升起,中国人有必死的勇气,有必胜的决心,去守卫中国的国旗。他们,是真正的中国人。

“妈妈,我想去四行仓库那里看看留下的弹孔。”
途中几次哭泣的孩子,偷偷跟我做了约定。
是的,是该去看看,为我们留下过鲜血的烈士,曾奋斗过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有很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