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书卷寻真意

作者: 慕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15:57 被阅读0次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迎来“国学热”之后,国学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近,国学成为文化人提升自我素养的一部分。

然而国学源远流长,与我们现在所学的西方知识体系不同,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得其法。

由杜泽逊主编的这套《国学概念选粹》,选取近代“国学概论”之作中的精品汇成本辑,共计六种:洪北平《国学研究法》、王易《国学概论》、马瀛《国学概念》、陶庸生《国学概要》、曹聚仁《国故学大纲》、甘鹏云《经学源流考》。

本辑所选内容既有古代先贤之论,亦有近代名家之论。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近代名家,他们都是从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学习国学的方法,才是真正能带我们入门国学的方法。

而古人治学既严谨又专精,现世浮华,沉心治学不得其途,不妨仿古人治学。

青岛出版社本次所刊印的是民国期间的影印版,泛黄的书卷中是原汁原味的国学之论。

一、国学,文化独立之根基

近代以来,西学东来,国人崇西学而鄙国学,以致风俗渐易。

民族殊则思想异,地域隔则政制不同,经年累世,自各有所长。

国学传承已逾千年,道德伦理、乡土风俗、民族精神莫不与之相连,弃国学,则是弃千年文明、弃国人文化根基。

西学、国学体系不同,各有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亦为国学之幸甚。

诚欲爱国,宜知本国学术之精义,发怀旧之蓄念,以增国人爱国之心。

故一国之独立,则文化亦需独立!

二、治学之道

治学之道博大精深,试以博、约论之。

凡学,精研则难,涉猎则易,先涉猎而后能精研,故学贵博而能约也。

读书先务精而不务博,先有约者以为之根,再广收博采,故学当先约而后能博也。

然人生智慧精力,皆有限度,所涉者广,则所得必浅。若能知其要领而约守焉,用力既专,则进境必深。

故储常识之学,资力于博,继而专精一艺,归心于约,穷年累月,至于终身,造端虽微,而所诣博大矣。

学问之道,有本有末,有专营有兼及,有所弃乃有所取。

涉猎博学,择己所好,若能终其一生,专攻所好,必有所成。

这套《国学概论选粹》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影印版绝对是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并且文中多有注释(注:不是白话文的注释),每一句引用的原文后都会有括号注明出处,有不明确的地方,作者也有括号说明,并阐述自己观点的依据。

选取内容是作者教学所据之本,内容选取皆有考量,编排循序渐进,作为入门教材,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

但作为民国时期的书籍,也有其弊端,其一,竖排繁体和我们平时的月的习惯不一样;其二,全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文言文行文,且无白话文注释或翻译。因此,在阅读时,有阅读门槛,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

总体而言,对于国学爱好者,这仍是一套不可错过的藏书。

相关文章

  • 真意

    行者路无疆,书卷万里长。 此中有真意,欲辨言已忘。

  • 思(诗)言(566)五绝 一一 法意

    法正融天地, 平衡自画圆。 刚柔琴瑟动, 真意寻来源。 2022.8.18

  • 五绝.一天

    来壶上品茶, 静好伴年华。 书卷寻闲趣, 诗篇染晚霞。

  • 长相思 自勉

    进则济,退则思,孤身探阵挥剑起。书卷夜旌旗。 胜不喜,败不泣,浮生风雨鬼见离。结庐采真意。

  • 冬天一到而未有冬味

    曾几何时,我们相识; 以为真心,可换真意。 兜兜转转,只为皮囊; 阅过名山,看过秋水。 前路漫漫,未见佳人; 寻寻...

  • 绍兴拾遗

    去往绍兴是因为朋友的一句饮黄酒,这一句黄酒,似一张泛黄的油印纸,揭开了对于绍兴的书卷,书卷里有江南的桥乡,有东湖的...

  • 【七绝】乡村野人家

    【七绝】乡村野人家文/林海湘竹幽林小洞天,乡村远僻绝人烟。圣贤书卷藏真意,俗事无闻似神仙。 平水韵一先

  • 伊人轻读

    卿本佳人, 这一刻你委婉, 拼凑这旧时光。 坐着的细腻, 青葱的指尖翻转, 犹如画卷般迷人。 书卷泛黄回忆, 文字...

  • 【原创文集】花开半夏

    17旅服本 拾月 2017407080 她可能是泛黄落满尘埃的书卷里的惊鸿一瞥,可能是漫漫时...

  • 思绪

    黄巻对青灯,芊芊影在旁。 ——题记 窗外,五光十色,波光粼粼。星垂幕帘,月朗风清。屋内,书卷泛黄,云起有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泛黄书卷寻真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aq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