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你阅读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增长自己的见识呗!之前我也这么认为的,但是这个说法不够具体。阅读一本书,你需要吸收对你自己来说最有用的东西,并且可以实践,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比如精读的时候做读书笔记,最后输出文章,甚至把自己实践的感悟和收获讲出来交给其他人。现在好书越来越多,就算我们只读精典书籍,绝大多数人还是读不过来。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一周读完一本书,或者3-4天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昨天在听得到上张凯讲诉的三遍速读方法。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这本书的主题,以及外界的评价,可以在晚上把书翻一遍。达到的效果,知道你阅读这本书主要是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大概花上1-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第二遍主要是掌握这本书的知识模块脉络。就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第一次去超市会观察蔬菜区、鱼肉区、海鲜区、熟食区等区域分布在什么位置。这时候你不会跑到蔬菜区看具体有哪些蔬菜,只需在大脑中搞清楚分布图就好了。阅读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是扫描的过程,可以形象理解成为扫读。对于大部分书,这个过程大概需要花2-3个小时。
第三遍就是精读,个人理解精读就是指哪打哪方式精准地读。对于书中模块内容讲述的知识概念,可能有一些你已经非常熟悉了,你完全可以忽略,把重点放到你需要解决问题的模块上,这个是你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刻意练习应用的,你当然要做好笔记、输出写作,甚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甚至教别人学会,对于自己来说,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前两遍阅读主要是“阅”,这一遍才是真正的“读”,第三遍读书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三天时间主要花在精读上),因为除了输入,你还要输出。
另外有一些好书可以作为工具书,最近自己也在整理这部分书,需要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反复阅读,当然这样的书也可以用速读的方法。只字不差的阅读方法,也可以用在这样的书上,只是在精读的时间上,可以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