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次和朋友聊完天,他们都常常会说我是议个多么多么感性的人,包括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地过于感性,以至于现在回顾过去,都能想起很多因为个人感情用事而让现在的自己遗憾的事。
周末和朋友聊起天,她说起她的前男友是个非常理性的人,理性到让她的聪明伶俐无处施展。我说其实我挺羡慕能活成那样,不用被感情所羁绊,很多事都能用指标来衡量,有标准来对照,。
只是你我都不是那样的人,“感情用事”大概就是我们植根于我们性格里的缺陷吧。
但,其实我一直有在努力,尽量让自己活成一个理性的人。
想到去年我把一个我最好的朋友给拉黑了,我非常清楚,这不是意气用事而为,而是我真的经过了特别漫长的纠结和思考后,做的决定。
这一行为,同时遭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
有的朋友说:做的对,这种给你带来巨大消耗和极度负面的关系,就应该及时止损。
而有的朋友却觉得的我行为特别幼稚:至于吗,这才多大点事就把这么多年的朋友给拉黑了。
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认真思考:朋友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真的没有天长地久的友谊呢?
二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有了一定答案。
朋友就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能够陪我们一直走下去的那类人。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废话吗,能一起走到最后的一定是朋友。但是上面这句话里隐藏了两个意思:
1、你能够确定这个人会陪你一直走下去
2、你愿意和这个人一起走下去
你确定和你愿意,一定程度了排除了一大部分人。首先就排除了那些和我们只见过几次面,吃过一两次饭,甚至只是加了微信的人。这些人我更愿意把他们归到泛泛之交,当有人问起,我也只会说:昂,这人我认识,或者这人我知道啊。
当然还有这么一群人,不能忽视,那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你们之间见少离多,仅有的几次见面也不过是相互寒暄。这种联结于少年时期的友谊是纯粹的,是简单的。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时间的不可逆,无法回到从前。但同时又庆幸于时间的稀缺性,让你们懂得彼此之间的珍贵。
毕竟人活着就这么一辈子,而童年和青春,也就这么一次。所以我愿意珍惜,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我们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谁也不知道哪天,彼此可能就断了联系不再往来,这是无奈的。
三
长大,不仅代表着生理层面的成熟,更多的是,是我们心智上的成熟,其中,也包括了我们的交友方式。
过去,我们最常用的交友方式是自我暴露以及简单的付出和索取。
我分你一颗糖,你分我一块饼干,我们就成了最简单的朋友。
我向你袒露我的秘密,你向我倾吐你的心事,我们彼此之间也就建立了简单的友谊。
但你发现了没有,这样的交友方式,可以帮我们建立最初期的友谊,却不能让我们走到最后。
Beverley Fehr在《友谊进程》一书,分析了友情在成年早期的发展过程。说成年人的友情进入到维持阶段后,我们不再需要物理上的接近和反复的互动,距离不会成为彼此感情的障碍;同样,朋友间的一些帮助对增进友谊也不会有太大帮助,比如借钱,帮忙办事。这些对于维持友情来说都无足轻重。
另外“自我暴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作为一把钥匙打开你们和别人的亲密关系,但它有时也会是一堵墙立在你和别人的关系中间,让双方都感觉到不适和压力。
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你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或是闺蜜,他有什么事都跟你分享,小到今天吃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大到换工作,决定人生走向的纠结等等;甚至他有任何负能量也会向您倾吐。有人觉得朋友之间互吐苦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们仔细想想,没有人喜欢一个个天天负能量的朋友,而我愿意倾听,是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我愿意去包容你的这些负能量。
并且在长大后,大家都是基于共同利益、身份地位相交,同时又过了对友谊的饥渴期。这样的交友方式很难适用于成年人之间。而真正能够让友谊一直走下去的必要条件,在我看来是:双方的共同成长以及保持双方的认知同步。
现实生活里我们看到太多因为没法做到共同成长而此消彼长的朋友,一方成长另一方不成长,形成互相拉扯状态,这样的关系不会走太长。朋友之间当然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但没有这个责任。我愿意带着你一起成长,你哪儿做的不够好,我会提醒你。但你不愿意成长,谁都帮不了你。
而认知不同步,互相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只会越来越少,甚至无法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我们都知道有一种默契叫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哪有什么默契。我只知道有一种努力叫做,我看你看过的书,走你走过的路,只为了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认知不同步所带来的最大危害是互相之间没有同理心,我不知道你刚刚为什么开心,甚至不知道我做了什么让你生气。双方的感情就在各种摩擦和误会中不断被消耗,总有一天会爆发。所以这样的关系结束了可惜吗?我觉得不可惜,对方只看到了你的不顾情面,而只有你看到了,你们之间那条无法逾越的认知鸿沟。
四
但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觉得朋友就是你对你好,我也愿意对你好。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这种预设的公平交换机制又是哪里来的呢。小时候我们会把这种东西叫做仗义,叫做够朋友。
这种关系在彼此都愿意的情况下,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其中一方有了别的想法,做了有损这种公平交换机制的行为时,我们便会立即给出过激的反应。
比如我们之间说好了,我的语文作业借你抄,你的数学作业借我抄,突然有一天你突然说,你要好好学习了,不借我抄了。我就会觉得你背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你现在看觉得莫名其妙,但其实生活中,我们出现过非常多这样的情况,这种夹杂在友谊中的公平交换的机制就如饮鸩止渴一般,总有一天会爆发。
是它诱发了许多我们认识的背叛,欺骗,他让友谊中开出现了伤害,出现了失望和愤世嫉俗。
所以只有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交友方式,明确了甄别朋友的标准,才能让你和你的朋友走地更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我思考和总结的关于朋友的定义和交友方式,有人不认同很正常,说明我们不是一类人。
追求进步、真诚热情
这是我对朋友的一点设想,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标准很虚,但是真正相处下来,你会发现,你不用甄选,这样的人你一眼就能在人群中发现他们。
想想一路走来,身边的朋友好像也都是如此。他们会在我懈怠的时候,夜以继日地用实际行动来刺激我,帮助我。也会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陪我一起去撸串吃火锅,总能在茶余饭后,总结出那么些人生感悟,然后再彼此激励,弄出一大碗鸡血来。
其实总结下来关于朋友以及什么样的朋友能够长久就这么三点:
互相温暖慰藉
相互独立且成熟
共同成长寻求共赢
当若干年后,我们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会发现,朋友它会比任何亲密关系都来得更加持久,他们在精神上给我们慰藉,在物理上的给予我们的陪伴,都将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但我依然坚信,友谊里最持久且最有价值的部分,一定是各自的成长以及共同成长。这比那些所谓的互相暴露的以及所谓仗义都更重要。
你始终要相信,只有当你们都在同一条轨道上,且都在努力前进着,才能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