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这两天,秋高气爽,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让人心中满生惬意。
下班回家的路上,等待红灯时,抬头看一眼天空,白云呈现出各种形状,虽不是特别壮观,但也挺美观。
“你看那片云恐怖吗?”旁边一个骑电车的妈妈扭头对车子后面的孩子说
“怎么了,妈妈?”孩子很疑惑
妈妈用手指着头顶上的一组云朵,说:“你不觉的那云彩很可怕吗?”
“嗯,有一点。”小男孩淡淡的说
“我觉得那片云很怪,像要压下来一样。”妈妈接着说
“哦,好像是。”男孩怯怯的回答
红灯了,我迅速的骑车过马路,妈妈和孩子的对话消失在“嗖嗖”的秋风中。
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成人会不经意间框住孩子的想象?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消极思维传递给孩子?
倘若妈妈对孩子说:“你看,那几朵云很有特点,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孩子有可能会说,像鲸鱼、像棉花、像被子......这种开启对话的方式不仅没有带给孩子消极思维,而且同时给了孩子发挥想象的空间,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么?
很多时候成人都在潜移默化的让孩子顺着他的思维模式去丈量这个世界。
今天早晨,我从家里出来,下楼后,小区的院里,一个哇哇大哭的小男孩被奶奶拉着去上幼儿园。
“奶奶,我不想上幼儿园......”小男孩一边哇哇的哭,一边扯着奶奶的衣服。
奶奶喘着气,使劲儿拉着小男孩的胳膊:“嘘!别哭了,再哭,警察来抓你了。”
小男孩不管奶奶说的那一套,还是哇哇的哭,在拉扯奶奶衣服的时候,鞋子掉了下来。
奶奶急忙说:“快穿上鞋子,一会儿打扫卫生的人来把你的鞋扫走了。”
小男孩踉跄着穿着鞋子,使劲儿的拽着奶奶的衣服,不肯往前走。
......
"一会儿警察来抓你了”(警察好无奈——‘我就是这样被黑画的,以后孩子遇到危险还敢找我吗?’)
“一会儿打扫卫生的人来把你的鞋扫走了”(保洁很无辜——‘这大概就是孩子们不尊敬我,不珍惜我的劳动成果的原因吧’)
前一段时间,六安市特警三大队的民警接到了一位大妈的报警电话,原来是大妈在路上发现一个边跑边哭的走失儿童……
警察赶到后,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呀?在哪里上幼儿园呀?”
谁料,没看到警察还好,一看到警察叔叔,孩子哭得更凶了……
吓得警察赶紧解释:“小朋友我们是警察叔叔!我们是好人……”就连一旁的好心大妈,都看不过去了,连连帮着解释~
但不管警察叔叔怎么解释,怎么哄孩子(又送礼物、又带孩子坐警车)都无济于事,孩子就是哭的不要不要的~
直到半个小时后,心大的爸妈才发现孩子走丢报了警,好在很快孩子就被爸妈接回家了。
估计整个哄孩子的过程,警察叔叔的潜台词都是:
“我们做错了啥?我真是好人呀?!”
而孩子在这惊恐的半个小时中,心里可能一直在默默祈祷:
“警察叔叔别抓我~别抓我~警察叔叔好可怕~”
六安公安特警三大队的陈警官在事后说,表明警察身份,本来是想获得信任,没想到孩子却大哭起来。
而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对警察叔叔有恐惧、抵触心理。
家长教育孩子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警察,而是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方式办事,而用消极言语“恐吓”的方式是万万不可行的。
多少成人在用消极的思维歪曲着事实本来的样子?
而我们最珍爱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悄然长大
待他长大
又有多少家长埋怨孩子没有积极性,欠缺往前冲的力量?
殊不知
孩子的积极性,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往前冲的力量就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上慢慢的磨没了。
父母消极思维会无形中左右孩子,
而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也一定能领会到。
想让孩子未来的生活更加灿烂多姿,
想让孩子的生活质量胜过我们的生活质量,
请审查消极思维是否左右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