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想法
决定人生走向的制胜法宝-思维模型的建立

决定人生走向的制胜法宝-思维模型的建立

作者: 仟佰Edward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8:19 被阅读274次

    上篇文章写了关于如何快速掌握一个全新领域的技能。从反馈来看,有很多读者已经开始探索自己学习节奏并且开始行动了,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懂道理,而是没有真正的去做,所以践行才是最最重要的!之前提到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取核心的关键点,弱化可能影响这些关键点的次级选项,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取关键点呢,这篇文章就是讲一讲如何去繁就简,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由于思维模型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此以运用最为广泛的流程化思维进行阐述,以此为起点启示读者关于个人思维模型的思考。

    所谓流程化思维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特定的逻辑思维方式, 将问题步骤化、简单化、可视化,从而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目的。说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出核心的问题,然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直至解决。

    一、学习层面的流程化思维

    学习中的流程化就是阶段性的分类,无论学习什么,总结后,大部分都是基于以下框架:

    1.这个课题最基础的概念是什么(公理抛出)

    2.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概念(定理推论)

    3.有哪些实际的案例(深入吸收)

    4.这与我有什么关系(转化拔高)

    5.重复演绎(熟练运用)

    这个思路其实就是跟学生时代学数学、物理的时候是一样的,不管讲哪个知识点,首先要做的都是讲解公理,并且推论定理这类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然后再对各种案例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推进,加深你对于基础的理解以及不同知识点间的结合与演化,再通过反复做练习题进行知识的内化和熟练。

    但是小时候很多人的学习之路之所以如此艰难,就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流程中的某些环节,大部分人在起始的1、2阶段讲概念的时候就觉得仅仅就是一句话而已,并没有意识到概念性的东西有多么重要,直接想着学各种比较复杂的案例,或者靠堆题海来寻求心理安慰。我们现在回想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不是很多自认为懂的基础性的概念被我们一再的看不起,瞧不上,然后进行了忽略,导致后续处理复杂性的工作变得极为困难。相信这种体验是大部分人在从事了很多复杂性工作后最强烈的感受,大部分在自己行业内有所建树的专家,他们的基础都扎实到你不可想象。亦或者有些人对于基础概念掌握的非常扎实,但是一直不突破,只做自己会的内容,而不去进行知识的拔高,这样到最后也就沦为了平庸。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找不到什么是课程重点,然后就只能全盘接受,但是我们的记忆有限,这样的方法在上课时会非常累,而且学的很多知识过一段时间后其实能记下来的东西非常少。那么遵循这个记忆遗忘的逻辑,与其到最后都会忘,还不如在听课的时候选择性的只记忆重点,然后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在后面练习阶段再依据原理进行解决。

    流程化思维就是可以让我们快速抓住课程重点的法宝。你要做的就是按照上面给出的框架,在自己的学习阶段抽出其中的核心。以摄影学习中,光圈的理解为例:

    1.公理抛出: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形,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2.定理推论:

    a.光圈大小直接影响了光线进入相机的直径,所以可以控制曝光量。

    b.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推论出光圈可以控制景深的大小。

    3.深入吸收:通过实际照片作品讲解,理解光圈控制曝光量以及景深大小之间的关系。

    4.转化拔高:个人练习不同光圈参数下,不同曝光量与不同景深效果的作品。

    5.熟练运用:反复拍摄,量化参数控制的效果,直至熟练掌握。

    以上就是学习光圈的基本框架,很多初学者在接触相机的时候,一直理解不了光圈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不知道公理性的内容,只要跟他一说,就是镜头里面的一些可以遮挡光线进入的叶片,他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而不需要费很大的力再去讲别的。或许有的摄影师会说,如此理性的学没什么用,知道光圈是什么跟能不能拍出好照片是两码事。这个确实是这样,摄影本身更重要的是审美,工具本身并不能提高你的审美,但是我们在学习器材这种基础性内容时,通过讲解透彻一两个原理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从而省出更多的时间在美学方面进行提升,不是更好么?

    二、工作层面的流程化思维

    思维方式决定了行为方式,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再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总结出一套个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具有智慧的。工作中的流程化思维在不同行业之间会有所不同,在此摆出两个实际案例,供读者参考吸收。

    1.运营中的流程化思维

    流程化思维被大量运用在在运营工作中,主要就是用来拆解分析用户行为,描述用户参与的流程,再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流量转化的目的。

    最常见的就是漏斗模型,其本质就是把用户行为拆解为不同的阶段,再将其定义为不同的流程,然后再对每个流程进行拆解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转化的问题和因素,再针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从而达到防止用户流失,增加转化率的作用,其最根本的逻辑在于尽可能的将上一层级用户导入到下一层级,这样的好处在于,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去进行决策。并且由于流程化之后,细分的更为精准,一方面不容易遗漏可能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接与复制,极大的提升了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

    2.写作中的流程化思维

    流程化思维一旦建立之后,是可以运用在方方面面的,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就是梳理一套最符合自己的流程,然后严格执行,以本人写作为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a.素材灵感库的建立

    这个阶段是贯穿于任何时候的,每天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工作,娱乐的项目,社交的收获等等,只要觉得有可以挖掘的点,就立马记下来一些关键词做备用。

    b.写作构思

    我一般会专门拿出一天进行文章的撰写,这个时候不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只专注于关键词的扩散,然后根据想要写的题材列出思维导图,比如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用最短时间掌握一个全新领域的技能》 

    c.起笔与案例搜集

    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之后,就是起笔开始写作了,由于文章整体的逻辑线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动,除非有时候写的过程中发现阐明某个道理必须有前提的时候,才会再引入新的逻辑点。然后过程中以叙述为主,如果觉得光说明不足以让读者理解,就会加入一些实际的案例。

    d.整体调整,再次梳理主逻辑线与分论点至完稿

    完成了前面的阶段之后,最后就是整体的把控了,一般会反复阅读很多遍,确保整体的阅读节奏和理解不会产生障碍或者歧义。然后再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片,排版,就可以发出来了。

    以上的流程可以复制在方方面面,比如摄影、设计、编曲等等的创作中,在经过多次流程的摸索之后,就可以逐渐稳定,总结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流程了。有了流程之后,就不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从而直接高效的进入到工作状态当中。

    三、从“流程化思维”到建立个人思维模型

    除了“流程化思维“之外,其实还有非常多的思维方式,这些其实都是不同思维模型的表现形式,纵观各行各业,高手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善于触类旁通,可以基于大量的信息分析与检索,再从中抽离出本质性的相同点,然后形成思维模型运用到各方各面。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关于重新定义用户体验的线下课,主讲人是易车网、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他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四象限图,就把各主流行业中主流企业的用户体验导向进行了很细致的分析,深受启发。


    再比如,著名管理资讯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发明的《麦肯锡方法》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思维模型麦肯锡方法将任何问题拆解为七步,分别是:界定问题、分解问题、问题排序、问题分析、关键分析、归纳总结、沟通交流。

    每一步中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篇幅有限,在此不再详解,有兴趣的读者可直接购买《麦肯锡方法》这本书籍进行学习。

    当今社会,信息迭代如此迅速,我们时间精力有限,一味的贪多吸取是无穷无尽的,学习与工作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内容,而在于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并将思维模型重新投入到各种接触到的新事物当中,完成新领域的快速进入与掌控,从而更好的主导自己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冷风过境_007:这篇文章对学习思维的方法总结的太到位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也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我这种学习没有章法的人,特别有用,果断收藏了!
        仟佰Edward:@冷风过境_007 谦虚了,有的时候只需要改变一点点思维方式就会海阔天空:smiley:
      • 爱乐牛:非常棒的一篇论述文 文章先用通俗的语言界定流程化思维是找出核心的问题,然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直至解决 接着 从学习层面和工作层面详细举例 层层剖析 使作为读者的我从各个角度理解了流程化思维的建立该是怎样的 最后 再次结合个人思维模型来论述 使文章更加丰富饱满 总之 让我受益匪浅 赞
        仟佰Edward:@爱乐的牛 蟹蟹细致的点评:smile::smile:

      本文标题:决定人生走向的制胜法宝-思维模型的建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f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