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了足够的用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最关键的是在你没有用户的时候,用什么微创新的点切入。
衡量什么算微创新,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用户会不会用最屌丝的语言在用户间流传。今天微信很成功。在一开始没有太多人用的时候,它是怎么通过微创新来突破的呢?它做了一个功能叫“摇一摇”。
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遇到一件事,脑子里出来的本能反应——善恶判断,是非标准。
我们国家现在判断企业,乃至判断一个人的标准,还是成王败寇。
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聆听成功者的声音,是因为很害怕自己会失败,我们对失败在文化上并不是特别宽容。
如果想要创新,最重要的是敢于尝试,不嘲笑别人,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
用户体验可能会成为产品制胜的关键
打动用户的心,这好像是废话,但也最质朴。
中国互联网用户上社交网站实际是以开心、娱乐为主旨,简单、容易上手、好玩的小游戏就打动了用户。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就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桥梁和窗口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断在变,产品就要随时调整。
谷歌所有的产品,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小的改变,这是做互联网产品的思路。产品一定是让人去用的,要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去修正。
有了任何想法,不要奢望做到完美再推向市场,不如先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试,一旦对了就迅速跟进,一旦不对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腾讯今天非常成功,它的商业模式难道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最初就是一个简单的聊天工具,打动了用户的交友需求。
日常生活中这种体验无处不在,如果你能够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之后,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在抱怨的地方想想如何去改善用户体验。
云计算:
第一,在客户端这边,个人电脑不用再那么庞大了。现在虽然很多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但云计算把这些复杂的东西放在服务器。过去每个人背一台笔记本,就像背一个小发电机,要使用的时候还要自己发电。云计算就有点像把发电的功能集中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去了,由IDC统一发电,然后再把电输送给用户。用户无论是在线编辑图片还是在线编辑文档,全都可以在远程服务器上完成。
第二,云计算还有一个特点是分享和数据的统一。用户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中央服务器上,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联得上网,无论用手
机,还是用电脑或是用什么终端,用户都可以访问这些数据;而且如果用户愿意跟别人分享数据,因为不同用户间的数据都在同一个服务器上,那就会变得很方便和快捷。
扁平化就是减少行政层级,把传统层层汇报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两层,最多三层。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团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今天这个时代,评价员工、评价团队、评价公司,价值标准永远应该是能不能做出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
一个为理想奋斗的团队。集合一群才华横溢的伙伴,让他们互相碰撞、争执,甚至大吵,这会制造一些噪声,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让对方变得更棒,也让点子变得更棒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大家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和谐而委曲求全,很多想法不愿意讲出来。好的想法是需要争论的,就像石头需要经过摩擦、磨砺、打磨,最后才能变得美丽光滑。
乔布斯跟我想说的一样,就是你不需要什么自尊心,真正重要的是工作表现。但是实际上这句话容易说,却难做。我有时候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自尊心。A级人才,很容易获得一些阶段性的成功,所以可能会变得更自负。另外,中国人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当面的冲突,这种冲突过大或者过于频繁,很多人确实从面子上接受不了,这是一种文化的差异。
有人认为只要有很棒的想法,事情就有了九成。你只要告诉其他人,这里有个好点子,他们就会回到办公室,让想法成真。
问题是,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当你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时,概念还会不断成长。
好的产品是持续不断地打磨出来的。
比如我们要找与众不同的地方,要考虑在产品体验上怎么颠覆对手,在推广方式上怎么颠覆对手,在商业模式上怎么颠覆对手。这不能只靠一个点子,需要不断地调整、尝试,不断地试错和更正。
很多点子刚开始都是二流的点子,要有一流的人才不断地打磨,才能最后实现转换。所以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公司,做成功的时候,和创始人最开始的点子已相差很远
我们从杀流氓软件转换成杀木马,再转换成免费杀毒。免费杀毒也不赚钱,再转换成去做浏览器,再做网址站,再做导航。这和乔布斯说的很像,需要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不断地成长。
所以我认为至少要像开设经济特区一样,在一块特殊区域,放弃流程,聚集一帮很特别的人才,把眼睛聚焦到产品之上。360就有这样一些很小的小组,都是由我亲自领导,直接向我报告。我与其说像他们的领导,不如说更像他们的教练。我希望用这种小团队、目标明确、快速推进的方法,产生一些新的、有创新力的产品
我觉得麦金托什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创造者是音乐家、诗人和艺术家、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正好也是全球最棒的电脑科学家。
乔布斯自己都承认了,他的很多想法都是从别处借鉴而来的,包括他小时候做的第一个产品正是因为读了别人一本书。他当年做的那个界面操作系统、鼠标,这些概念都不是他发明的。乔布斯做得最牛的产品最早是iPod,但MP3播放器也不是他发明的。iPhone卖得火,但智能电话这个概念也不是他提出来的,甚至平板电脑也是微软最早做的。所以乔布斯并不善于发明新东西,而善于在大家已经觉得习惯的市场里换一种不同的做事方法,要么是商业模式上不一样,要么是产品体验不一样。这个产品体验就是一次能装很多歌,不是装几十首,而是能装成千上万首;就是你到他的网上去买歌,一首只花1分钱。
做iPhone,乔布斯实际上进入一个很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当时在这个领域,有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包括微软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体验。为什么需要键盘呢,为什么不能用触屏呢?这里面主要的功能为什么一定是打电话呢,为什么不能是玩儿游戏和用别的应用呢?所以你会发现乔布斯一方面总是在借鉴别人的东西,但是又用“think different”的方法实现了一种超越和突破。
乔布斯还说过一句经典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对此也深有感触。我认为我有一个能力,就是我很善于学习,特别是在我不懂的领域我会问很多问题,然后我就可以快速获取别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我认为学会问问题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能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在内部我们提倡丰田的一种方法论,丰田有一个理念叫“五个为什么”。意思就是,你对于任何一个问题不要看表现就得出结论,而是要不断问“为什么”,不断地深入下去,这样你才能够探究事情的本质和由来。
吸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创造,当U盘的时候就是在当发动机。你在一个岗位上历练,发挥作用,当发动机进行创新,创造价值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当U盘,在为自己积累知识、经验和技能。
用户为什么非要用这款产品?这款产品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这款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到底有哪些不同
从我跟互联网打交道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有时候企业做了一些自己觉得很不起眼的创新,但是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一种冲击。一旦打动用户,这个小小的创新,有时候我称之为微创新,实际上一点都不“微”,可能会成为占领市场的巨大力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能方便、快速地解决问题的产品,那就是一流的产品了。
通过换位思考,你会发现,无论是虚拟的互联网服务,还是现实世界的服务,或者实体的产品,都存在着大量可以改善用户体验的机会。而你一旦开始着手改善用户体验,那就意味着创新的开始。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免费,是因为一款产品用免费获取海量用户之后,它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然后再通过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的方式赚钱,实际上就是创造了新的价值链。
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也就是怎么去赚钱。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
你提供的产品是什么?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产品解决了哪一类用户的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把贵的产品变成便宜的,甚至是免费的?能不能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
一定要找到对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
真正的推广模式是要根据你的用户群和产品,去设计相应的推广方法。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推广,最简单的标准是把推广资源一撤,不再砸钱,看产品的用户量是不是往下掉。如果用户量一下子掉下来了,说明产品肯定存在问题。
真正的推广是对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在推广的过程中,你要研究市场,跟目标用户打交道,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了解用户使用产品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再反馈到产品上进行改进,由此不断调整和完善。这样,即使推广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但是通过推广,你发现了产品的问题,了解到真正的用户需求,发现了新的用户群,这些收获也远比单纯的产品安装量要有价值得多。
客户的想法和技术人员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客户不管你用什么高科技,也懒得知道。客户花钱买了你的东西,他们要的就是解决问题。技术人员可能为自己使用了什么技术感到骄傲,但对客户来说,技术根本就没有意义。这个过程给我的另一个教训,是不同客户的需求千差万别,电脑环境也非常复杂,从研发成功到商业化成功
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意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各种营销理论都是通过广告、宣传、推广,成功让顾客购买你的东西。这是传统的经济游戏规则,很多人的字典里可能只有“客户”这个概念而没有“用户”概念。
用户的定义在我看来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
比如,以前卖手机,卖出去以后买方就跟你没关系了。他交钱成了你的客户,但不是你的用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怎样使用手机。你要想办法让这些人在没买你的东西的时候也能跟你发生联系;买了你的东西之后,更能跟你发生联系。
今天如果你的手机卖出了2 000万部,这些买你手机的人既是你的用户,也是你的客户。他们每天都在用你提供的软件,每天都在跟你发生联系。那么,你就是一个具备了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厂商。但一些传统的手机厂商没有这种思维,他们会觉得产品卖出去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我认为在互联网上赢利模式只有三种。
第一种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商品,我们叫它电子商务;卖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就叫互联网金融;如果卖SPA(水疗)、虚拟的服务、餐馆的打折券,可以叫O2O。其实这都是一类模式,即以互联网为平台,做传统生意,只是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就是当你的服务不能赚钱的时候,如果有足够多的眼球,有足够多的用户,你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这就是广告,就跟免费看电视,但电视里有广告的概念一样。
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你可以向用户收取提供附加服务的增值服务费。
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是不是感到简单、方便,甚至能获得一种愉悦感。
一款好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把产品卖给用户就完事了。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产品本身,包括今天你用的手机,背后是电信服务。QQ聊天背后也是整套的服务。所以既然是一种服务,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一座桥梁、一个窗口,通过这个载体、这座桥梁、这个窗口,你把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你能感觉到,就要随时调整。调整的方法可以是每天不断地改进产品,改进服务,比如发布新的版本,就属于这种狭义的持续改进。但是广义的持续改进,也包括一些运营方法,比如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好的互联网产品总结起来都有两个特性:第一,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在持续改进、持续运营。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
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在互联网里,这些论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实质,就是用户决定一切。
两种创新形式:一种是从商业模式上创新,就是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收费的做成免费的;一种是从体验上创新,就是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
为什么免费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的创新会形成颠覆?因为把贵的变得便宜,把收费的变成免费,符合人性的需求。同样,把复杂的变简单,把笨重的变便携,也符合人性的需求。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反思,经验是过去的,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
对我来说,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过去的失败中能总结出什么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第二,保持学习的心态,向用户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
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就是微创新,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它们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在360,我们提倡“三个凡是”:凡是用户提的问题,一定要追根述源,找到问题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的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
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
微信虽然免费,而且腾讯也要往里投很多钱,但这对腾讯来说是小意思,因为微信为腾讯凝聚了几亿用户。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微信将来在上面嫁接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商务模式)可以赚钱,嫁接电商可以赚钱,网上发一款游戏还导致全民都打飞机,也可以赚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