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祖母站在院子外的石栏边,抱着何依春,一只手托着她的屁股,一只手让何依春的脖子倚着。
“何依春,春春呀,这是你的名字哦”,她托着春春屁股的手指有节奏的轻抬起来又放下,像极了春春祖父年轻时吹竹笛时的手指。
怀里的小孩儿来到尘世不足半年,脖子还依旧如新生儿那般,软软的立不起来,靠着祖母的手,紧紧的黏着。转着眼睛,瞧眼前的稀奇物。
“春春呀…….”随着祖母手指的节奏,她一声一声地呼着:“春春呀”。一面望向前方,路随着祖母的眼神一溜溜地收在眼底,“砰”,路拐角地山堆子挡住了她的视线,那住着年迈的祖父,只是,他再也不能如她这般看着她了。
这是黔东南的某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上百户何姓人家,故名:何家村。村里有传统,新生孩子取名必须按派,但这些年对女孩子取名没有那么严格,也便就自取自的了。
那日,祖母望着路拐角地山堆,想起了他,感叹山花依旧满山开,心上人却从此归不来,于是,便有了“何依春”。
这村子驻扎在北纬30°,没有秦岭淮河以北的纬度,却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严寒。冬日,不断地除了吃饭,那便是青瓦上飘出的缕缕青烟。悠悠地,陪着山坡上的三三两两的青烟一齐向上摇着,扭扭着,像是在对忙碌和寒冷招摇。
那烟是农人为来年耕种收拾土地,烧的从坡沿、地里收割来的杂草飘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