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达州通川区新村乡曾家沟村从穷光村蜕变为四好村

达州通川区新村乡曾家沟村从穷光村蜕变为四好村

作者: 舞动达州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20:12 被阅读0次

    日前,在通川区农委2位同志的陪同下,记者深入该区新村乡曾家沟村探寻这个由“穷光村”蜕变为市级“四好村”的发展历程。

    自达州高速北站徐家坝站上高速后,汽车沿着达陕高速一路北行。自魏兴高速立交桥往西转入达巴高速。沿途一片翠绿茂盛的美景,不断扑入眼帘。不知不觉,来到了高速路口安云站出口处。

    新的村民服务中心一角

    即将竣工的村民聚居点

    “曾家沟村位于通川区新村乡北部,东临梨园村、南靠绿荫社区、西依金石镇跑马村、北与安云乡落花溪村毗邻。地处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和河谷交错。幅员4.8平方公里,其中田地896亩,林地6000余亩。全村最大的平整耕地土地面积不超过5亩,其余的都是丘陵、山地,森林植被茂盛。根本不适宜种植业发展,倒是适合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前较偏重种植业发展,导致了在2015年前,全村没有一个像样的养殖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08户928人,其中贫困对象65户170人。”

    村民书屋书籍

    村民书屋中的文娱设施

    新修成的院坝间石板路和排水沟渠

    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王坦坦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道:“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曾家沟村已发展起了四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发展。‘穷光村’蜕变为了‘四好村’、‘卫生村’。已不再是‘山高谷深一线天,吃水用电行路难,红苕洋芋苞谷粑,蹲山守穷一年年’的‘穷光村’贫穷落后面貌,而是演变到‘聚集点顺利竣工,联户路纵横交织,养殖圈舍拔地而起,特色种植星罗密布’的宜居、美丽新村。这一系列的变化,归功于该村以  ‘践行全域党建’、‘布局立体产业’、‘打造多维空间’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风气、形成好习惯’为抓手,着力村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持续引领群众形成致富奔康、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的可喜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达巴高速安云出口临村优势,不断发掘曾家沟大院川东原始民居保存完好的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靓丽的五治工程之---梯路、排水沟改造

    保存完善的吊脚楼

    践行“全域党建”筑牢脱贫堡垒

    “‘全域党建’,让党建工作深入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去,创新树立“有产业实施的地方就有党员示范”的党建标杆作用,实现“支部带动产业发展,党员引领群众致富”的优势互补局面。”达州市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坦坦介绍:曾家沟村党支部从全村43名党员当中遴选出7名致富能手,组成党员先锋队,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引导群众践行“领、带、跟”(支部引领、党员带动、贫困户跟进)产业发展路径。在培育特色产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头将支部会开到施工现场、党员大会开到产业基地、党小组开到贫困对象家中,吸纳2名致富能手加入组织、指导优秀党员成立3个“传帮带”果蔬种植点、引领贫困党员发展2个脱贫示范项目,树立“有扶贫项目推进的地方就有党员发力”的  “全域党建”标杆,全程参与产业发展规划、带头立项目、跑市场、兴产业,把贫困户真正带入脱贫致富的轨道上。

    目前,全村已成立跑山鸡、肉牛养殖和蜜柚种植3家由优秀党员领办的专合社,分别与43户贫困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每户每年固定分红300元的基础上,纯利部分按股二次分红,户均可实现增收1500元。这意味着全村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100%融入了产业发展的“大盘子”,根本上解决了“愁吃愁穿”的难题,真正实现党旗“飘”起来、党员“动”起来和群众“富”起来,过上了好日子。

    远眺曾家大院美景

    布局“立体产业”夯实发展潜力

    “老大爷,你们家的鸡去年收入怎么样?”来到路边贫困户李成忠的家中,记者问道。“年前卖了500多只,一只100元左右,除去成本挣了10000多元。”他掰起手指乐呵呵地数着。“不错呀!您今年计划怎么养呢?”,“今年准备再建一个圈舍,扩大养殖规模。”  李成忠笑着说道。

    49岁的曾祥金是曾家沟村6组贫困户,因为要照顾两个皆为脑瘫的子女,夫妇无法外出务工,一度有绝望情绪。去年来,在市民政局结对干部的帮扶下,他养了6头猪,还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养了5头牛,年底收入近2万元,还被评为通川区“脱贫百佳示范户”。逢人他都乐呵呵地笑着说,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他要专注发展肉牛养殖。

    五治工程之—厨房改造:改灶、改橱柜

    --五治工程未开展前一村民家里的储物柜子

    两年来,驻村干部为68户贫困对象逐户建起民情档案和收支台账,并协调结对干部采取“二帮一”的方式兜底帮扶,为贫困对象及边缘户因户施策量身制定产业扶持、劳务输出和政策兜底等短平快脱贫路径。

    在谈到脱贫攻坚,产业帮扶工作时,王坦坦说:曾家沟村把产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产业搞的好群众收入就有保障。为此,在市民政局和区农业局的倾力帮扶下,经过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按照“一主多副两带七点”搭建立体产业的思路,将柑柚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同时依托山高林密的自然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在两条通村公路沿线七个村民小组多点布局全面开花。

    五治工程之—厕所改造

    目前,曾家沟村以村集体为单位统一流转6000亩,已发展柑柚种植400余亩,将带动全村300余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引进2家业主流转土地240亩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以7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点状发展青脆李、魔芋和生姜种植,22家贫困户入股参与经营;成立有4家养殖专合社,养殖山羊1200余只、肉牛80余头、生猪100头和跑山鸡8000余只;扶助45户贫困户养牛21头,养猪149头,养羊364只,养鸡鸭3400只,养鱼3100尾来发展庭院经济,同时,落实驻村农技员全程技术指导,确保贫困户“养得活、卖得出,有收入”。让贫困户切实走上踏实的致富道路上,带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哦,你看嘛,灶台贴瓷砖了、面板改橱柜了,屋里是要比起以前干净、有归放多了。”一踏进门上贴有“创建‘四好村’争当文明户”户主曾凡白的家中,  71岁的谭成玉一脸笑容地说道:“我们这次一分钱都没花,全是村上给做的。我们当然感谢、高兴呢。”在问及改造前的情形时,谭成玉指到:“这里,以前是用的水泥糊的面板,没有现在的橱柜好看,也没有橱柜放的东西多、卫生。现在的橱柜,更宽、更气派。”一旁的60多岁的郑显芬也说道:“以前,阳沟污水横流,路满地泥泞。现在,我们厕所干净了,房角没了臭水沟、院子也亮堂了。”问起“五改一整治”工程质量怎样?“实话说,党员、干部做得好。”郑显芬继续说道。另据了解,“五改一整治”工程,自2016年11月初开始,历时2个月时间,在曾家大院全力实施。该工程,修葺了民居138间、铺设便道1130米、修缮步梯250阶和修建围栏260米,院落环境大大改善。如今,古院落重拾生机,吸引不少游人前来“回望乡愁”。

    82岁的曾凡平一家原来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旧房,3间不足100平方米,与子孙同居一室很是不便。新修的易地搬迁房就在旁边,5人居宽敞明亮。“房子是政府帮扶我们修的,有厨房还有厕所,真安逸。”老人噙着泪水感动地说着。

    两年来,曾家沟村通过凝聚内外合力,大力实施“水、电、路、网”互通互连工程,新修了5公里水泥公路通连7个社组,拓展生产作业道8公里;修缮蓄水池5座,布设水管8000余米,实现100%农户通自来水;升级变电设施2处,家家户户用上放心安全电;搭设光纤3公里,添置广播设备1套,村域内网络和电视信号全覆盖。通过“五改一整治”工程,改善了村民的院坝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系列惠民工程项目的实施,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得以彻底解决,家家吃上放心水、用上安全电,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

    良好的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质。2016年四好村创建活动开展后,该村村支两委通过调研,推出了符合曾家沟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十星文明户”、开展环卫整治大评比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弘扬新风正气。同时,通过“十星文明户”评选和“农民夜校”开办,在全村持续营造“爱家爱村、你追我赶、竞相奔康”的良好氛围,民风村容焕然一新。

    新修建的曾家沟村党政综合服务中心

    此外,该村还整合“民政、计生、文体”等配套资金35万元,全新打造了集办公活动、老年照料和就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村党群综合活动中心,实现了全村村民“娱乐有去处、活动有组织、小病在村医”的多年梦想,迈入了“四好村”建设的行列中。

    (达州日报网记者侯建中  覃鹏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达州通川区新村乡曾家沟村从穷光村蜕变为四好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hi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