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
17年的我19岁,是一所普通985的大二学生。这年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赛道:通过申请学校2+2项目,我以类似转学生的身份获得了一所美国top20大学的offer,大三大四将去美国完成学业,并获得这所名校的毕业证。为了这个梦想我从15年高考失利,进入大学时便开始着手准备,终于在17年6月得偿所愿。
17年8月,初到美国的我正面遭遇了种种水土不服。不会选课,要适应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上课,课上的重点抓不住,每周都有的quiz,绝大多数课有每学期三次考试,有些课还有大作文。语言关,实验的动手能力等等关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扑面而来,令我措手不及。
这半年里,我数次在伊萨卡漫长而严寒的冬天早晨,顶着漫天飞雪赶去学校的公交车,唯恐误了早晨的口语课。我也数次在图书馆待到闭馆,然后在瑟瑟寒风中等夜间公交回寝室。
熬过了到美国的第一个学期,爸妈来美国看望我,我们全家去了白宫,去了美加边境的瀑布,去了很多小时候在书里看到的地方。
18年。
年初,趁着回国的机会我裸考了gre,算是为研究生申请拉开了序幕。
回到美国,我进入了大三的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陡然增多了许多让我不知所措的实验课,我面临找队友、自己动手实验、做presentation种种挑战。在此之余,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真的要一直学习这个生化类学科吗?且不说我每次上实验课跟去受刑一样难受,这个学科的出路无非是读phd学位,进高校这条路,而我真的喜欢走这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吗?
否定了以上问句后,我做出了换专业申请研究生的决定,并开始选修一些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因为时间紧迫,这年夏天,三个月暑假中我只回国了一个月,之后两个月返回美国上夏校,补修一些计算机类的课程,为申请进一步打基础。
18年底,进入大四上半学期的我除了仍然背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外,也开始了正式研究生申请。考虑到本科背景太偏生化,为了保证申请成功率,我以生物统计+️计算机两种项目作为申请目标。写文书,找人写推荐信,继续考托福和gre,期间种种时间冲突,在自习室待整个周末,甚至考试前熬一整夜住自习室等等情形,自不必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学期我偶然在一门生物统计课上接触到了机器学习这个方向,对我之后几年的道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年。
19年初,我开始陆续收到一些offer和拒信,其实申请结果我已经基本心中有数,但是收到哈佛和耶鲁两所学校拒信时仍是有种堵在心里的难受。
权衡了收到的各种offer后,我最终选择了留在母校-毕竟母校的一个计算机硕士项目给我打开了大门。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对于暂时无意读博,想要读完硕士后尽快工作,且目标是互联网的我来说,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19年5月那场本科生毕业典礼极端盛大,我父母也赶到了伊萨卡陪我拍照留念。返回国内后,机缘巧合我进了一家医药公司,进一步接触了有关机器学习的知识。再返回美国的时候,对于未来的职业道路,我已在心里有了个基本雏形。
19年8月,我正式进入了研究生阶段。对我而言,这个赛道的目标是要尽快找到一份适合未来发展的工作。我开始疯狂学习写简历,改简历,刷题,参加招聘会,做笔试,准备面试。但是效果十分惨淡—要知道,转专业申请到研究生项目只是第一步,找到第一份能长远发展的工作才是最终目的。在这年年底,伊萨卡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给我递来橄榄枝,我得以在新一年开始时拥有一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费开销的计算机类兼职。
20年。
20年,意想不到的疫情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活变化。除了不得不居家上网课,有时间时做做兼职,学习些有用的新知识外,还需要不停的修改简历,投简历,准备笔试和线上面试。
春季学期结束前,我已经拿到两个国内的全职offer。薪水都在30-35w,但依旧有诸多我不如意的地方—一家是岗位不满意,我更希望做算法相关的岗位,而非普通开发,一家是公司规模不满意。另外,此时的我仍然希望能在美国看看是否有些机会。疫情年美国互联网的招聘几乎已经停摆,但不死心的我仍在每天投简历,做笔试的不断循环中。
20年下半年,也是研究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父母开始在国内催促我回国,此时的我仍在找工作的战场上焦头烂额—美国这边找工作受阻,国内也迟迟没有满意的工作,父母给的压力不小,姥爷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都可能与世长辞。最终我在十月份决定回国。好消息是,在回国隔离期间,我接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大厂规模,算法岗位,35w税前薪水都令我满意,算是转专业选手能拿到的最好选择了。故而结束隔离期后,我积极联系hr,力求在拿到毕业证前先以实习的形式入职。
21年。
这一年是我正式进入职场第一年。我拿到了毕业证,办理了正式入职。得益于父辈的基础,我在京无需为房子户口发愁,公司距离家也不算远。相对前几年来说这一年算是平淡的,我遇到了很好的经理,技术leader和mentor,我努力适应一个职场人的角色,力求在做好每个项目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项目影响力。今年国内的互联网大环境算不上好,还是得砸实自己的基础,提升水平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变化。
我也开始为未来新的赛道做些小规划,比如存钱(小时候的各种压岁钱,在美国兼职的钱加这一年的收入,竟然在年底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50w存款),比如思考是否还有别的赛道的东西可以学,是否有机会做个斜杠青年。
展望22年。
22年的我就该24岁了,这一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力求好的成绩和晋升外,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有些变化,毕竟21年的生活相比前几年有些平淡。起码应该把理财学会,起码应该把减肥目标实现,起码应该学会化妆,起码应该找到对象,如果能找到可行性高的副业就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