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五胡混乱时代,有一幅“璇玑图”轰动当时。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个“璇玑图”并不是一幅图,而是用七彩丝线在锦帕上织成的回文诗。整个诗句无论是横着读、竖着读,或者是斜着读、倒着读都能成为一首诗。
回文诗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文化,而”璇玑图“是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就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被此图折服,称赞它道: “上陈天道,下达人情,中稽(jī)物理,博引广譬[pì],寄意深远,玄妙至极,堪称千古奇文。”
而“璇玑图”的作者,正是魏晋三大才女之一的苏若兰,她的名气虽然不如蔡文姬,但她的才华却让后人无比敬仰。她巧妙地运用“璇玑图”,成功挽回了丈夫的心,修复了他们之间破碎的感情,也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她的传奇故事,品味她的绚烂人生。
01 开挂人生,从三岁开始
公元357年,陈留县令苏道质家喜添一名千金。看着襁褓里的婴儿,苏道质喜不自胜。深思熟虑之后,为女儿取名为苏蕙。女儿出生不久,苏道质偶然看到台阶下绽放的幽兰,头脑里灵光乍现,便用若兰作为了爱女的昵称。
因为从小家境不错,再加上父母的疼爱,若兰从小就生活得无忧无虑。相比较女孩们学习的女红,她更喜欢琴棋书画。父母思想也很开明,从不限制她的爱好,并很早就开始对她进行启蒙教育。
在父母精心培养下,若兰在三岁时就能写字,五岁学会作诗,七岁就能画画。除此之外,九岁学刺绣,十二岁学织锦,一路成长为才艺出众的佳人。
少年时代的若兰长相明眸皓齿,仪态万方,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书香闺秀的气质。尽管当时天下未曾太平,但因家世显赫,她几乎不闻窗外纷扰,专心陶醉于诗词歌赋之中。
眨眼若兰就到了婚配的年龄,因为她出色的容貌,再加上出众的才华,当地的贵族还有名门世家都争相上门提亲。
面对众多的提亲对象,若兰全部一一回绝,并坚定的对父母说:“要是没有我喜欢的人,宁可不嫁。”
若兰虽然外表看着柔弱,但是内心却非常有主见。她很明白一辈子很长,两个人要携手度过几十年很不容易。所以她自然想找一个志趣相同的伴侣。与其在婚姻中勉强将就,还不如静待缘分的来临。
父母知道女儿不愿委屈自己,最终理解并尊重了她的选择。
在那个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若兰牢牢把握住了人生的主动权。在人生大事面前,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02 抓住机会,追求婚姻自由
转眼若兰就到了十六岁。而在这一年,她也邂逅了自己钟爱的人。
有一天,若兰跟随父亲去阿育寺上香,在寺中游览时,看到一位白衣少年正拉弓射箭,剑声响起,飞鸟应声而落。若兰当时就被少年精准的剑法所吸引,再看少年的长相,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瞬间若兰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经过交谈,得知少年名叫窦滔,他的祖父是右将军窦真。一有闲暇时,窦滔经常来寺庙和僧侣们切磋武艺。
在若兰对窦滔产生好感的时候,窦滔也对温婉秀美的若兰产生了爱慕之情。若兰好不容易遇到自己的心仪之人,于是她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开始交往。
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他们彼此更加理解,感情也越发浓厚,认定对方就是自己想要携手一生的人,并订下白首之约。
双方父母对这门亲事也非常满意,窦家上门提亲后,第二年,两人如愿结为夫妻。
婚后的生活,就和若兰想象的一样。两人经常携手出游,一起品诗作画。夫妻之间志趣相投、心心相印,婚姻生活过得很甜蜜。
当我们沉浸在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也可能在某个瞬间默默降临,打破幸福和平静的生活。
当时正处于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前秦苻坚称帝之后,为了统一北方,开始在全国选拔人才。机遇降临,窦涛迎来了人生发展的大好机缘,并顺利踏上仕途之路。
由于他才华横溢、文武兼备,很快便升任秦州刺史,也就是今天甘肃敦煌地区的行政长官。窦涛要去秦州赴任,若兰作为妻子则要留在家里侍奉老人,操持家务。分别时,夫妻俩依依不舍,并含泪约定好互相见面的那一天。
窦涛到秦州后,因为远离妻子,又孤身一人,在孤寂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赵阳台的舞姬。不久之后,窦涛便将她纳为妾室,安置在另外的宅院之中,两人过起了如影随形的小日子。
若兰在丈夫走后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照顾一家人,满心期待丈夫归家的那一天。没想到竟然等来的是丈夫变心的消息。她痛苦不已,整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
不久之后,窦涛奉命调往襄阳,这一次他准备带着若兰一同去襄阳赴任。可若兰得知赵阳台也要同去,她原本期待的心变得无比失望,也不愿同丈夫一起去襄阳。
当窦涛反复提起要她去襄阳的事情时,她都一一拒绝。在她的心里,与其委屈自己,不如坚持自己的想法。
窦涛说服不了若兰,一气之下,带着他的妾室扬长而去,独自留下妻子在家,几年都没有音信。
尽管若兰深受情感伤害,内心充满悲伤和苦闷,但她并非寻常女子。在空闺寂寞时,她写下了许多充满缠绵悱恻之情的诗歌,寄托内心的情感,疏散压抑的情绪。
随着时间的流逝,若兰从委屈、幽怨到逐渐醒悟、认清现实。她知道自己仍然还是深爱着窦涛,也不愿意放弃这段婚姻。
既然不愿放弃,那就自己积极去面对。她决定主动出击,运用自己的才情,努力挽回丈夫的心意。
03 巧做“璇玑图”,挽回爱人
怎么样挽回丈夫的心意呢?她冥思苦想无数日,终于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她想到两人在分开的这几年间,自己曾写下无数情真意切的诗歌,平常的诗歌,肯定达不到感动人心的效果。但如果把这些诗歌用回文诗的形式写出来,也许会打动丈夫的心。
于是若兰把自己写过的诗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和设计,把自己写的诗重新组合,织在了锦缎上。
这幅锦缎长宽八寸,用红黄、蓝、白、黑、紫、几种丝线织绣,共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排列而成。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回旋、反复、逆顺之间都能连成诗句。
这些诗句总共可得出七千多首诗。每首诗语句明快、对仗工整、音律和谐,不禁让人感叹它的巧妙之处。
织好后,若兰把它命名为“璇玑图”,所谓璇玑,原本指天上的北斗星,在这里暗指图上的文字好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所以取名“璇玑图”,并派人给窦滔送去。
窦滔收到妻子的锦图后,反复解读,仔细品味。在字里行间,在每一句诗中,窦滔感受到了妻子的绵绵情意。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两人相识相恋,再到婚后的甜蜜生活的场景。
窦滔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伤害。于是他送走了赵阳台,把妻子若兰接回身边,从此两人重归于好,恩爱有加,直到人生暮年。
苏若兰的这幅“璇玑图”本来是为了挽回丈夫的心意而作,但是没想到却让她因此而千古留名。
璇玑图诗 - 搜狗百科
她的回文织锦精妙绝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诗薮(sǒu)》外编卷四云:“苏若兰璇玑诗,婉转反复,相生不穷,古今诧为绝唱。”
在古代,若兰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也是一个有主见的女性。和她的“璇玑图”一同流传的还有她的爱情故事。对待感情,若兰有自己的见解,当爱情来临时,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对待婚姻,她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没有尊崇当时社会的习俗,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获得幸福。
若兰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挫折,并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对待各种事情,努力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