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
据说训练黄莺有一个高明的方法,就是把一只鸣叫好听的成莺放在小莺的笼子附近,小莺自然就学会了婉转鸣叫。更为有趣的是,印度有个小狗,他的主人每天练瑜伽,结果小狗也模仿学会了很多瑜伽姿势,而且因为他的主人吃素,这只特殊的小狗也不吃肉。
不但动物靠模仿来学习,人类亦然。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山林中,人们发现一个狼群,狼群里有两个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怪物。当地人非常害怕,以为是妖魔。这时美国来的传教士辛格追踪这群狼,他用武力赶跑了老狼,捕获了那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小的约3岁。人们推测她们是从小不幸被狼叼走或者因为亲生父母抛弃女婴,而后被狼抚养大的。她们由于脱离人类社会,而在狼群长大,所以完全模仿并适应狼的生活习性。她们吃生肉,不怕冷,趴在地上睡觉,嗅觉灵敏,晚间嚎叫……狼孩以及其他类似的猪孩、豹孩、熊孩的故事,说明人类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大,通过模仿学习,他们会很快适应生存下来。
人是自然之子,儿童通过一段社会模仿期,才会从一个自然人步入社会人。初生小生命对天地万物的新鲜感,促使其掩饰不住内心好奇与求知的欲望,他要很快消除与周围外在环境的孤立,适应并融入这个完全陌生的新世界。这就需要时刻学习,而幼儿本能学习的方式就是靠模仿。
一个人的模仿能力也是遵循才能递减法则,越小的时候越发达越强大。而成人已经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言行举止,不善于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更不愿意亦步亦趋去模仿他人,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大大减弱了。
学习从模仿开始。幼儿善于模仿,周围的一切都是模仿的对象。小孩子简直就像一个猴子,大人干什么,他就学着做什么。所以越小的孩子越受教越好带。这个时候,给他树立一个正确的言行规范,正是最可塑的年龄。父母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老师的举止言语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好的一面他会模仿,不好的一面也会模仿。
我们教小朋友读诵经典,正是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亲和力极强的童声跟读,正中孩子的下怀。
4、不厌其烦的反复能力
当过父母和幼儿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小孩讲一个故事,今天讲,孩子听得高兴;明天讲,后天讲,他还听得津津有味。这说明儿童不怕反复,喜欢重复,他对熟悉的东西亲切,而成人对反复出现的熟悉的事物就会有厌烦感。“习”在《说文解字》里讲:“数飞也”(数读shuò,多次),本义是指鸟反复练飞。推广开说,反复是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克服遗忘的秘诀就是周期性反复。经典学习需要达到一定遍数,才能完全记住。经典的学习更是需要及时大量的周期性反复。儿童会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越读越快,越读越乐。而且构建儿童良好的脑神经网络,也需要信息反复刺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