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宝宝几岁开始给她买书了,只是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宝宝今年不过四岁,各种绘本、故事书、贴纸书已经占满了一整个书架,都是整套整套的。
书买的再多,若是孩子不想看,也不过就是一间儿童书店。
所以从她有意识开始,就一直带着她看书。她看不懂字,就让她看图给她念故事。每晚坚持睡前读一本书给她听。
若是大家都在玩手机,她自然也不愿意抱着书本,所以陪伴的时候尽量不看手机,陪她念故事,陪她贴贴纸。她自己玩的时候,也尽量拿本书陪在她视线范围内,让她知道,妈妈也没有懈怠,也有认真看书。
影响的力量是巨大的。宝宝两岁的时候,就会有模有样地抱着故事书给我们复述。只是随着后来陪伴的减少,故事她已经忘光了。
好在,阅读的习惯得以保留,没事就抱住书本,晚上睡前是必须要念书讲故事的。偶尔闹脾气,就会提条件放狠话:今晚要讲129个故事之后才睡觉。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坚持比我们想象得有力量。
昨晚和朋友们讨论社群的气氛调动。很多人感叹,时间久了,大家好像都疲惫了,日常的活动参与度很低,走到哪里看到活跃的,都是那么一些人。
这个感慨,若干天前我也曾发出过。
那时候,感觉班里很沉寂。安静的让稍微留意到的人都觉得尴尬了。也想说做点什么来活跃下气氛,但其实我本性还是喜欢安静的。持续做违背本性的事,即使不抗拒、也会觉得累。——而且,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把自己觉得好的方式硬推给别人,不是关怀,是负担。
给予,其实真的是很自私的事情,满足了自我施舍之心,还用道德绑架了别人。就好像“我都道歉了你居然不原谅”一般。
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做好自己,最多,在自己的世界多说几句。
于是,每天的话题晨读尽可能地参与,而且尽可能早参与:有些人不是不想说,只是可能一时没思路,说的早一点,也许某个点触动到了谁,就可以让ta打开想法的空间。
群里的活动,尽量参与,哪怕只是说一句鼓励。李笑来老师说,鼓励别人很重要,哪怕盲目。
小灶行动营结束的时候,我问我们连长:为什么是我?她跟我说了一件事,晨读留言四班持续霸屏,起因不过因为我一直在做。一个人起步走了,慢慢的就会有人跟上,等到大家发现这其中的好处了,起身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很多事情,想要做起来,其实不过是需要有人做先行者。人都有从众心理,先行者的团队越来越大时,跟上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与其在路边扼腕叹息参与的人太少,不如主动起身自己先走起来再说。等到有人超越你时,也许无意间回首,你才发现,不知不觉,身后从者已经云集。
我愿用这样的态度,引导我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也愿用这样的方式,邀请我的朋友们,一起同行。
做好自己,影响愿意被我影响的人。做个先行者,抛砖引玉、冲锋探险,只想告诉你:
我已经在路上,你不一起来吗?
不如做个先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