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过犹不及
-----阿拉丁956
凡事过犹不及,甚是有道理,甚爱必大费。周世宗过分信任赵匡胤,陈桥兵变改朝换代了。
后周大将张永德,对后周是忠心耿耿的,周世宗亦是非常之信任他;却不了一块“点检做太子”的锦囊木板,柴荣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免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削去兵权。以此判断,柴荣应该是个谨慎小心之人。
可柴荣难道对赵匡胤一点不设防?理应不可能。如此谨小慎微之人、在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乱世年代,柴荣完全不设防于赵匡胤有点说不过去,但为何会不断地将兵权渐渐地完全交于赵匡胤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34034/87a1521ca8ea9dab.jpg)
赵匡胤擅藏是一方面,拥兵自重的教训和道理作为柴荣而言,不应该没有这层认知,但历史就是如此,由不得去假设。于是,赵匡胤上任之初,对拥兵者深以为然且甚为忌惮,“杯酒释兵权”也就是必须不得不干之事了。
为此,但凡用人,真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都是说给别人听的,若你真的一点点“疑”均不存,后果应该是不敢想象的,尤其是兵荒马乱的年代。
和平时期的人们,对于用人倒是可以包容宽泛许多,真正涉及到生命安危之事毕竟不多,但,若完全放手、全盘信任,结果可能不一定如愿,毕竟人性是最不可能揣测和评估的。
您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