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侠
当今的上海,高而又高的建筑纷纷拔地而起。市东南部的上海老城厢也不例外,在那儿,原本有着历史苍桑的老建筑、老街巷,渐渐的埋入到历史的尘埃中,随而代之的是使人看的有点乏味的新高层,每当经过环形的老城厢,望着城厢里渐渐多起来的新高层,对于生于城厢、长于城相的我,脑子里总不免会浮起城厢以前的一切;
??有城里不少的名胜:老城隍庙、九曲桥、梨园公所、沉香阁、数番起落的大境阁、文庙、慈修庵、清真寺……,还有双塔。
??有着留有历史苔痕、有路名奇特而又内涵丰富的大街与小巷:如光启路,马医生街、旧校场街、露香园路 馆驿街、青莲街、文庙路、学前街,三牌楼路、四牌楼路、金家坊、翁家弄……、似乎老城厢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弄,都有它的典故,都有它的传说;还有充满老城厢旧日韵味、有多边形石块铺就;到处可见的弹格路。
??有老城厢四门内外的知名饭店如:小东门著名的本帮饭店德兴馆、小南门的一家春、老西门的大富贵徽菜馆、著名点心店乔家栅、新北门的清真馆子回凤楼……。
在城里,尤其是在老城隍庙内有卖本帮菜的老饭店、经营素菜的松月楼,还有南翔馒头店、宁波汤团店、……
??最使人难忘的是方浜中路老城隍庙以东直至小东门外;建于清末、高低相间、形状各异的各式店面。以及城里的各种人土风情。
??这一切,有的渐渐的远去,不留下丁点的苍痕,有的虽存,却随着前进着的时代而似乎在“脱胎换骨”变得面目全非……!
上海老城厢,周长柒公里左右,城里面积约二百公顷。就在这面积不大的老城里却有着路、街、坊、里、弄等大小道路数百条。在这里,大路连着小街、大街横穿小路、街上有坊、弄中有里、弄通里、里通街、街通路……。有时,在小小的弄里走着,走至弄尽头,疑似无路,但往尽头处;左或右一转,又有大道在不远处。不是住在城厢里的人,难得来此一游,确实是要被老城厢的路弄得稀里胡涂、七荤八素。路的格局,体现了老城厢历史的悠久。而这里的路名,则更是耐人寻味;如果就路名寻根究底的话,那你就会发觉;老城厢似一幅“清明上河图”,将它悠幽的历史风情、风貌,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
如方浜中路、董家渡路:
??老城厢的东南面紧挨黄浦江,城里有西仓桥路,虹桥街、而方浜中路贯穿城的东西。连想到城外众多的路名都带有桥、渡、浜,如:斜桥、太平桥、南阳桥、八仙桥、东新桥、程家木桥……, 董家渡路、黄家码头路、白渡路……、方浜中路、肇家浜路,……,还有什么十六浦,南浦。可以想象:老城厢悠远的过去,肯定是一个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包水、水包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老城厢是水城!
旧校场路??封建国家的练兵场所。
馆驿街??封建官僚的下榻之处。
文庙路??老城厢孔庙的所在之地。
露香园路、半淞园路、……??老城里有众多的园林。
沉香阁路、静修街……,老城里的寺院、道观也不少。
光启路??明代大学士徐光启的故居九间楼所在之地……。
??通过老城厢形形色色的路名,使我们知晓,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有着众多的封建衙署、江南园林、道观寺庙名人故居、大小商铺、酒店茶楼……。
生于老城厢的我,曾在这里生活过不少的年份。现今,我虽已搬去他处,但我仍然会时不时地、下意识地来这里闲荡。因为走进了老城,就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清明上河图”。更何况,这里还有着我的童年;及童年留与我的记忆……
??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在我外公家的一张翻转的骨牌凳中。我是那么的小,就那么翻转的;只有成人半腿高的骨牌凳就能把我团团的围住。我站在里面,身穿一件小小的黑底有红花的小长袍。那时虽蒙胧,却也清楚地知道“我”是“阿拉”,阿拉要吃,阿拉要喝,阿拉要撒书……。我外公的家是在老城厢方浜中路一条幽深的小巷里。
??老城厢的白天很闹猛,晚上也很热闹,甚至于深夜里,城厢小巷里仍然有络绎不绝的叫卖声。
??我有时跟外公睡。
小孩子家,喜欢人来疯。临睡前疯过了头,有时也会失眠的。睡在外公的脚跟头,睡不着,就静静的等待。??等待那夜里的、叫卖零食的声音。
这声音真好听,悠扬、深沉、节奏平缓。
既有引诱力??引诱你买他的零食。
又似催眠曲??不想吃他的东西,听到这种声音很怏就会入睡。
如上半夜叫买的声音有:檀香橄榄??卖橄榄!。我不喜欢橄榄的檀香味,所以从来不吵着买。据说卖橄榄的人,门槛很精。他手里拿着灯,青橄榄在灯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青翠。引得喜欢此物的人非买它不可。
而我,在此叫买声中,慢慢地进入梦乡。
半夜醒来,往往又会听到另一种叫买声。同样的好听,同样的引诱人,同样的是催眠曲。
新鲜面包??奶油面包??瓜子浆面包。时有在家工作到深夜的的人会青睐这种食品。
听到这种叫买声,我有时会吵着要吃,外公宝贝我,常常披起衣服,走下楼去,买来给我吃。往往吃到一半,我又睡着了。
还有卖迷信的。
每逢农历初一或十五的前夜,半夜里有另一种叫卖声,声音平平,也有它的常客。
那就是??常铤要伐!??常铤哟!
常铤:俗称锡箔。就是阳间的人买来烧给阴间的人当钱使的。
后半夜,将近黎明时,有一种叫声,就有一点恐怖了。
xx怏点回来哟??怏点回来哟!声音悠长、恐怖。
那是有谁家的小孩病了,父母在为他叫魂呢!
每逢此时,我会紧紧地抱住外公的脚,因为我??怕。
??如今夜半老城厢的叫卖声,已成了永远的绝响!
我就读幼儿园的学校,是现今的方浜中路地段医院。在升中班的时候,因我头上留有一根长长的小辫,老师说:“不卫生”,要留我级。妈妈在一气之下,让剃头师傅剃去了我的小辫,并不再让我上幼儿园了,于是,我成了“野蛮小巨”。但楼上楼下、隔壁左右的小姐姐,小阿姨们很喜欢我,经常把我带在她们的身边,领我玩。
我影响最深的是;在气候适宜的晚上,她们常带我到老西门“方塔”下的小广场上,在那里带我一起做游戏。我依稀记得玩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笃娟头”还跳:“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小朋友……”的舞。
我印象中,老西门的方塔很高,周围的建筑都没有它那样雄伟。小孩子好奇,我常常趴在方塔的门上,从门缝里往里看,黑枯隆统只有塔顶有点光亮。在方塔的北面即小北门人民路、云南南路交汇处(今王若飞雕像处)也有一座塔,但形状是尖的,也很高,但总体没有老西门的方塔高。这二座塔,一方一尖、一南一北、一高一低、南北对峙,形成对景。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二座塔都拆了。如果这二塔不拆,保留到今天,一定能成为上海老城厢独特的旅游景观。
??那时,小北门尖塔旁的云南南路上,还留有有轨电车的铁轨,但不知什么时候也拆掉了。而现在露香园路上的“大境阁”,及残存的明城墙,却深深的隐埋在民居之中……。
老城厢最著名的景观是老城隍庙及在庙近旁的豫园、上海老街、豫园商城。
城隍庙去年大修后重新对外开放,香火鼎盛。豫园商城经数年的打造似脱胎换骨,古典中透着洋气。江南古典园林??豫园,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几经坎坷,终于在盛世成了著名的旅游景观,每天对外开放,赚进大量的钞票。而所谓的上海老街(西段:庙门前至复兴路)则是假古董,上海及外地的小商小贩们,在这里玩着俗气的卖买……。
我记忆中数十年前的城隍庙景区:方浜中路自河南南路始,,向东至庙门前;是一条比较狭窄略带弯曲的街道。道左的广福寺(即今古玩市场),已香火不再。再往前走,有一家经营本帮菜的菜馆,店名已忘,但饭店内的格局依然清晰;八仙桌、长板凳。经营的菜肴:有糖醋、椒盐排骨,八宝辣酱、烂糊虾仁、肉丝,炒三鲜、红烧肚膛、甩水等……等正宗的本帮菜。这一段路两旁的建筑,看上去有苍老之感。如果不拆,按原样修旧如旧,它将与城隍庙东端的街,整体形成一个和谐的原汁原味的“老街”。
??那时,游老城隍庙,上海人说是到“到老城隍庙去白相”。“白相”的不仅仅是庙,而是连带它的商业区。
记得那时还没有旅游的概念 来城隍庙游玩的多数是上海本地人。也没有所谓的旅游商品,形形色色的小商品到是不少,品种当然没现今丰富。小朋友最喜欢玩具,当时我最感兴趣的玩具是各式各样诸如:孙悟空、猪八戒、关公、……等硬纸板做的色彩缤纷的面具。还有能放在水里“笃笃笃”会自行开动的各式小轮船……。
??小吃,那时也不少,品种不亚于当今;南翔小笼、大鸡鸭血汤、蟹壳黄、宁波汤团、松月楼的素菜、素点,老饭店的本帮菜肴,只是价格比现今便宜且公道的多了。记得的那时的南翔小茏,一两拾只;二角八分,而松月楼的名菜:素十巾,只卖三角伍分钱。
若难得来一次城隍庙的游客,庙是不会不游的。记得那时的城隍庙,神像不少,分置在三个楼面。底层正殿,供奉城隍菩萨。殿后,好象是城隍的寝室,有家具,还有太太陪伴。城隍庙里、庙外,整天香火不断,菩萨收入蛮好。
二楼,这里好象是供奉十殿阎罗的场所。十个阎罗王,每一阎罗由一间门面大小的供台被供奉着。阎罗端坐供台正中,他面前有一案桌,案桌下由小塑像组成一幅幅使人恐怖的场景有:上刀山、下火海、把人放在油锅里炸、放在磨子里碾、用锯子把人一锯二……,阎罗殿环境阴森、暗淡,依稀记忆中好象还供奉着站立的黑、白二无常,他们专司勾人魂魄,带人下地狱的。
三楼, 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元,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时日的意思。元辰神灵是中国的年岁神灵,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年运有关。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结束,以六十为一周,故也称六十甲子,后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从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灵是星神,故也称太岁神。在民间,指人们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当年的值年太岁,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信徒礼拜本命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仪式,就称为顺星。记得当时,元辰殿的太岁神,塑造的有真人般大小,共陆拾尊,这陆拾尊像似乎占据了三楼的整个空间,它们有的颈上披着红巾,有的手捧着元宝,这些都是吉利的象征,记得那时人们一到三楼元辰殿,大人、小孩就都忙着找自己的本命太岁,然后对神像跪拜、作揖、上香,祈求本命太岁保佑自己。
??记得还有在1842年为抗英帝国主义而在吴淞口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陈化成的塑像,具体摆在那一层,记不清了,陈化成也被上海人民奉为上海城隍,常年受到上海人民的祭祀。
??那时的豫园,紧闭着大门。作为小孩的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到豫园正式对外开放时,我已经是少年。
??那时,老城里另一热闹场所是文庙及它近旁的蓬莱电影院。上海人在这里可以逛逛古老的文庙,或到蓬莱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然后就近到电影院对面的“蓬莱市场”,找一自己喜爱的小吃摊,花不多的钱美美的享受一番……。而现在,电影院及“蓬莱市场”,那老上海特有的风情,已成了历史的回忆。
??当下,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老城厢的周围高层林立。老城中也渐渐的多起了高层,老城厢特有的;街道、名胜、风土、人情……,即使能够保留,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或许,用不了多久,老城厢将被新城厢所代替。以往老城厢所有的一切,将在上海的历史及乡土教材中再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