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肥胖、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都被认为与睡眠不足有着某种关联。睡眠不足影响了有关人类生物学的各个方面,“灾难性睡眠缺失流行病”正在引发一系列潜在的致命疾病。
我们都有过睡眠不足的切身体会,那是一种极度疲惫的感觉,并伴随着糟糕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似乎失去了区分无害和情绪化的能力,把人类变成反应过度、疲惫不堪的“残骸”。
睡眠不足并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对大部分人而言,睡眠不足无异于透支自己的生命。长期剥夺睡眠被认为与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抑郁症等)的患病风险上升有关联。不仅如此,在严重的情况下,缺觉还可能引起认知退步和行为障碍,甚至会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
“现在,熬不动夜了”是人在睡眠不足后,常有的抱怨。熬夜之后,补觉是多数人的选择,但有时亡羊补牢的做法并不能减轻伤害。
2014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改变了参与者的睡眠模式,让他们在12小时内不同步的入睡,以模拟时差反应或夜班工作的影响。仅仅是一个夜晚的熬夜体验,在参与者的血液测试结果中就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的基因被打乱的睡眠周期所改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干扰已经与心脏病、肥胖、糖尿病、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联系在一起。
被偷走的睡眠时间,或许正在逐渐吞噬人体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熬夜让人反应变慢:睡眠不足时,人对于外界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远低于平常。2012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开车时的睡意几乎和酒后驾车一样危险。
熬夜使人认知受损:思维能力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受到影响。如果睡眠被剥夺,将很难保留记忆、处理信息和做决定,所以有人常调侃,熬夜“杀死了不少脑细胞”。不仅如此,阿尔茨海默病也被认为与睡眠不足存在某种关联。
熬夜引发情绪失控:随着反应时间和认知的减慢,人的情绪将会被迅速地调动起来。这意味着与同事或配偶的争吵很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会因此把事情按比例放大而导致犯错。
睡眠不足并非不可控,在某种情况下,睡眠不足是必须的,如夜班工作或者与全球的同事远程工作;但另外一部分确实源于自我选择,像熬夜上网、刷剧和打游戏,就纯粹是玩弄自己的健康于股掌之中。201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给睡眠不足人群敲响了警钟,生物钟的发现与存在,警示人类尊重自我的作息规律,任性的活着并不会让人长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