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考试前夕周,复习期间与考试无关的的东西都是有趣的。我在图书馆闲逛,无意间发现了夏目漱石,便借了本吴树文老师译《三四郎》,读来甚觉有趣。
以下是一些摘录的句子:
1.自然界为生成宝石耗费了多少岁月?这宝石在遇到被挖掘出来的幸运之前,又是默默无闻地闪耀着光辉埋没了多少个岁月?
2.浑浊的天空;沉静而粗豪;苦味的甘甜;伟大的黑暗。
3.——“女人是很可怕的呐。”与次郎说道。
——“我也知道女人是很可怕的。”三四郎附和道。
4.文艺既不是技术,也不是事务,而是一种广泛触及人生根本意义的社会原动力。
5.他究竟是不善讲话的蠢人,还是不屑理睬的伟人呢?似乎兼而有之。作为蠢人,他有不自吹自擂的可爱之处;作为伟 人,他有不把人看在眼里的可恶处。
6.三四郎这个人,从来不会主动博取他人欢心的。美祢子呢,也是一个一旦疏远就不复亲近的人。
为什么我喜欢读这本书呢?
大概是由我这和三四郎相似的经历所产生的共鸣所影响吧。三四郎从家乡熊本这个小地方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陌生的环境,巨大的城市都让与次郎感到一丝惶恐,同时又充满了新鲜和刺激。书中有一段评价主人公的话“与其说三四郎是个用功的学者,倒不如说他是个爱思索的人。他不大读书,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及灵感的情景,便会在脑海里反复琢磨,求其新意而不胜欣喜,好像感到其中存在着命运的真谛。”,我当时感到这说的不是三四郎而是我啊。此外,三四郎在面对和美祢子这段缘分时的激动、纠结与无力,这依然是我啊。因此读这本书,我就觉是在看我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
谈谈关于小说内容的一些想法。
1.关于三四郎眼前的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在三四郎的家乡,那里有他的母亲以及村里的阿光姑娘。那里是他生活了几十年,是他十分熟悉、十分信任、十分亲近的地方。那里有大自然,有淳朴的乡下人,落后却也自得其乐。第二个世界是三四郎所在的东京,那里有东京帝国大学,有博学的老师,有奇趣的同学,有优雅的美祢子。那里,每天都有新奇的事发生,每天都有先进的思想产生。那里有帝国大学长年积累的书籍,有古朴宁静的校园环境。第三个世界是在三四郎可望不可即的思想中。那里,他成为了一个像广田先生那样博学睿智的人,他可以和美祢子在同一个层次里顺畅的对话,在那里他可以掌控一切。其实我也是在这样的三个世界里。第一个世界虽然有我的家人,可是也有我厌恶的世俗的人情,我不愿意回去。第二个世界,我可以学到很多,每天思考的也是涉及思想、社会、国家层面的问题。可这里没有亲情,没有温暖,还夹杂着些许冷酷。我的第三个世界异常的丰富,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寄托一下人生理想罢了。最想去的世界,去不了!于是在前两个世界里奔波,开始明白那句话“故乡可以安下灵魂,却容不下肉身;远方可以容下肉身,却安不下灵魂。”
2.关于爱情的选择:
美祢子喜欢的是野野宫君,郎才女貌。美祢子是有自己思想的东京新时代独立女性,是可以不为结婚而结婚的女性。她为了气野野宫君故意与三四郎耳语;为了散心拉着三四郎去草地看浑浊的天空,说着三四郎无法理解的“stray sheep”;最后不知为了什么嫁给了一个相识不久的富豪。美祢子的独特气质无疑令人神往,可其对于三四郎这乡下来的老实人的做法实在让人爱不起来。她对于三四郎是有好感的,可其自己也知道是绝不会嫁给比自己瞧不起的三四郎的。我若不是以旁观者角度来看,可能是和三四郎一样的云里雾里的了。看来与次郎所说的“女人是很可怕的呐”是没错的了。你永远猜不透女生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这样比起来,算法、数据结构什么的也还好啦。三四郎的爱情就这么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心疼他,同时也心疼我自己。我挺佩服广田先生的,他终身未娶和一个女子有关。他们一个是诗,一个是画,好一个诗画,自古诗情画意便是同框,文艺浪漫爱情不过如此。倘若没有能与你灵魂对话的人,终生不娶又有何妨?
3.我看完后的感受:
从三四郎和广田先生最后的谈话来看,似乎三四郎的身世有什么秘密,可是到最后也没有作任何说明。关于夏目漱石,我也懒得去百度了,单单从小说看来,此人绝对是学识渊博的人了。里面应用的语言、戏剧、艺术、历史等来源广泛,甚至还有基础物理,我猜测广田先生就是作者化身的角色。读的时候也说不上来有多么的精彩,就是能吸引着你一点一点读完。这个吸引和侦探悬疑小说的吸引不一样。后者是急躁的,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后面的剧情。前者是悠闲的,如早晨的一杯清茗,午间的一刻小憩,黄昏的一抹余晖,那般悠然自得。最大的感受前面说过,我一直感觉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在看自己。看的是小说,读的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