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和闺蜜聚会,聊到我们当地药监局女局长文某某在1月11日晚坠楼身亡这事,
广西药监局局长文某旭坠楼身亡?官方:确已去世,警方排除案件_手机新浪网
都觉得很腕惜。事发当事人是闺蜜爱人的朋友,大家都认识。新闻报道:文某某夫妻都是硕士学历,儿子是从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警方也已介入,但排除案件,具体死因不明。
事实的真象是:在零震12点,文某某25岁的儿子跳楼,文妈妈也毫不犹豫的跟着跳下去。
我和闺蜜分析着,当时应该是母亲因为什么事激怒了儿子,儿子情绪崩溃失操从25楼跳下去。做为母亲的文某某,当时很有可能是想拉住儿子,也有可能是母亲觉得儿子没了,活着没有意义了也跟着跳下去。
我觉得是前种原因的概率比较大,因当时事发仓促,估计作为母亲文某某也想不到儿子会跳楼,应该是出于本能要拉住儿子,谁曾想到竟然双双都坠楼,导致悲剧发生。
好了,我们就不八卦这事因了,再怎么样人都没了。
通过这坠楼身亡惨痛事件,我们需要学习吸取的经验,和引发的深刻思考,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母亲为什么会激怒儿子,为人父母者,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语气语调,教养的方式,以及亲子相处的模式等等,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绪性格也绝非一时就铸成,应是生活的日以月计,家人的潜移默化,父母的性格、感情及情绪是否稳定,还有家庭成长环境等都有关。
事故中文妈妈的激怒只是导火索,文儿子会在爆怒时做出过激行为也只是一瞬间一念之间。我开玩笑讲,住高层的一定要安装防盗网,也并不是纯粹的玩笑,因为人的情绪失控本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有防盗网挡一挡,缓过了这紧要时刻,也许就真有可能杜绝这场悲剧的发生。
现代社会,特别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寄给予孩子的希望和期望都很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岂知那有那么多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啊。梦想,已经实现了成功了的,希望孩子可以走自己的路;没有实现的,把自己的梦想理想加诸于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帮自己达成实现。于是,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命令式的沟通方式:“你要这样,你必须怎样,你该怎么做”,成了亲子沟通对话的一种常态。
我家的一个亲威是很鲜活生动的例子。亲威他20多年大学毕业离井背乡,一个人到我们的省会城市里来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就了一翻事业。
我们平时家庭聚会时,聊到孩子的教育方面,他都是侃侃而谈: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资质的平庸不够聪明,但是绝对不可以容忍他不努力。亲威的儿子今年上大一了。他对儿子的要求很高,高压制的教养方式。很强势,很多事情都没有商量的余地,老子说什么小子就得受着的那种。经常都能听到亲威和他儿子对话的这种声音:你要怎样怎样做,必须要掌握多样的技能,技多不压身,高考联考时必须要拿到多少分数才有可能进入某某重点大学”。
从上幼儿园起,亲威就给他儿子报各种兴趣班,乐高、绘画、跆拳道、蓝球、足球等各种大小球类、钢琴、练毛笔字,奥数、编程等等五花八门。各种自认为好的,都让孩子去学习。他儿子呢,自懂事起也很“争气”,没“辜负”过亲威的厚望,什么事都和他老爹对着干,但同时也没少挨他爸教训,揍。用亲威的话来讲:他儿子很判逆,油盐不进,废材一个了。亲威儿子被迫所学这么多技能,却没有那项是精致深耕的。反倒是他自己喜欢的街舞做得水生水起,和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一个乐队,参加过市里不少大型的比赛,且成绩都不菲。但是我亲威非但不支持,还以不务正业为由一直打压挤兑。
有一种:你妈觉得冷的冷,大概就是我亲威这样的要替孩子活的父母吧。
学会尊重孩子,是父母终身要学习的一门知识。放养式的模式,朋友式的相处,严厉的高压管教等,不管是那种教养方式,大前提都得是尊重孩子,不伤孩子自尊心。现在社会中那么多的问题少年,很大程度上是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尊重,也可以说是安全感缺失吧。以“爸妈都是为你好”之爱的名誉,让孩子从幼小成长中就埋下了不良的种子。这个种子会不断的深根发芽,终有爆发的一天。问题少年,郁闷症年轻化,真正的病根就是父母最初种下的“爱”的种子。
大人的各种希望和期许加诸在孩子身上。但凡不是纯粹的养育,无条件的爱,带着各种功利心,孩子们的所谓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也就是枉然的了。
药监局局长意外坠楼身亡的悲剧发生,引申的深思,原生态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眼睛里都是光,那份幸福是伴随一生的,而有些孩子,在用一生,治愈自己的童年。为人父母者,我们多数都是没有持证就上岗的。该如何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终身学习。我们透过现象来看本质,不管多好的教养都离不开好的心态,有了好心态,情绪管理自然而然,自然会与人为善,能以平常心来对待教养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