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起一件事儿,让我别生气。我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他一定是又借钱给那个永远只知道找他借钱却从来不还的人了。果不其然,猜得一模一样。
朋友心软,人求一下他,马上就忘掉不借钱的决心。从来都是,决心有多果断,借钱就有多爽快。
暂且将向朋友借钱的那个人称为A。他和朋友是初中同学,关系一直不错。高二分班后,我,朋友,还有A都在一个班。我和朋友是同桌,但极少和A接触。后来听朋友提起A,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和A之间的相处竟然不是“相互关系”。
我所认为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就是,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前提,是双方都在把对方当作朋友,进而衍生出双方的好是相互的这样一个道理。但朋友和A之间的相处模式是:A找朋友吃饭,基本都是朋友买单;A找朋友借钱,从来都不会还;A老开朋友玩笑,总是没有底线…还有很多,让我觉得,A只是把朋友当作一个所谓的“工具人”。需要时就找他,不需要时便从来不会想起他。
后来朋友慢慢察觉到他和A之间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要好,便渐渐断了联系。可毕业以后,A找到朋友道歉,朋友还是念及初中的情谊,选择重新和他成为朋友。
A仍旧找朋友借钱,朋友还是会借给他,想着他这一次应该会还,就这样一次次,从来不长教训。
但这一次朋友怎么样也联系不上A,才发现,他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是自己在用曾经的情谊麻痹自己忽略掉A的本质。
朋友之间一旦缺乏真正的信任,便再也不可能会是最纯粹的友谊。
信任的高度取决于这个人在你心中值得相信几分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