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过体验「手机百度短内容」与「今日头条微头条」,从冷启动推送、功能界面设置、用户类别、社交效果方面,分析二者在UGC内容生产与社交方面的差异。
一、体验目的
①锻炼产品调研能力;
②了解不同平台产品与用户调性,通过分析某功能所对应的用户、场景、需求,揣摩其在主平台的作用与价值;
③通过调研,了解UGC社交平台的共通之处,以及寻找可借鉴学习的创意亮点。
二、产品简介
(一)手机百度
手机百度是百度推出的一款方便手机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百度搜索服务的应用APP,依托百度网页、百度图片、百度新闻、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地图、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等专业垂直搜索频道,帮助手机用户更快找到所需。 手机百度App是结合了搜索功能和智能信息推荐的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功能。
(二)今日头条微头条
微头条是今日头条APP上的一个子资讯栏目,是一款基于数据技术聚合社交媒体热点内容的轻资讯阅读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微头条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如搞笑段子、心灵鸡汤、健康养生、萌宠美食、八卦娱乐等。
微头条专注于优质内容聚合,以数据算法反映文章的互联网热度,并让用户可以通过优质内容的传播影响到周围更多的人,进而实现以分享替代搜索的互联网阅读新趋势。
小结:手机百度与微头条同时具备搜索与智能信息推荐功能,都可以为用户个性化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及资讯,从市场角度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算是竞争对手。
三、功能入口与使用场景分析
(一)手机百度短内容
功能入口:手机百度主界面——左上角「关注」菜单栏
使用场景:手机百度用户在启动APP后,第一步是在搜索栏下方接收来自平台的资讯推荐,而通过「关注」栏,用户可查看来自订阅用户的原创短内容信息,也可以进行个人原创内容输出。
(二)微头条
功能入口:今日头条主界面——最下方居中「微头条」菜单栏
使用场景:与手机百度相似,用户在启动APP后首先接收来自平台推送的资讯内容,通过「微头条」菜单栏,用户可以接收来自关注用户的即时动态,也可以进行个人原创内容输出。
小结:「手机百度短内容」与「今日头条微头条」均为嵌置于主界面的子菜单栏,通过分发用户已关注的名人明星及好友信息进行即时短内容推送,并且通过设置个人创作界面,吸引用户进行图文及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一方面可以为APP提供优质的UGC原创内容,增加平台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社交互动,提高用户的平台活跃度与产品使用粘性。
四、冷启动推送分析
(一)手机百度短内容
登录手机百度APP,首次使用「关注」功能的用户会接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明星冷启动feed信息,主要形式为名片介绍,如教育领域「一起来知识的海洋」,推荐栏目内的用户为各辅导机构及名校名师资源,一键关注后会自动进行下一波推送。
(二)微头条
登录今日头条APP,首次使用「微头条」功能的用户同样会接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明星冷启动feed信息,但和百度不同的是,其推送方式为动态内容推送,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关注,如不愿关注,可即时反馈自己不感兴趣的原因。
小结:通过分析二者冷启动feed设置,我们可以发现,手机百度倾向于推送用户,微头条倾向于推送内容。原因在于微头条依托的母体为今日头条,这是一个从建立之初便主打个性化内容推荐的平台,本身就包含了海量的资讯信息和用户信息,当用户新入驻微头条时,平台会根据用户之前的浏览记录针对性推送短内容,既为新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也为已入驻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曝光率。 相比较而言,百度主要功能为搜索,虽然可以记录用户浏览记录,但无法判断那些记录是出自用户喜好还是必须, 绝大多数用户将百度定义为一款搜索工具,使用习惯即停即走,因此在平台上留存的个人信息较少,百度用名人明星做冷启动吸引用户,是一个虽明智却无奈的选择。
五、功能界面设置分析
(一)主页面功能
手机百度与微头条主界面设置类似,均设置了原创区、热榜区与动态区,用户可在原创区进行图文、视频的内容创作发布,热榜区内容根据话题热度与综合点击度实时更新,差别比较大是的动态区内容,由于平台特殊性,百度显示的内容主要来自百家号文章与用户原创动态,而微头条则设置了一键导入的功能,显示的内容来自头条系全平台,包括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西瓜短视频、悟空问答、头条号等内容创作社区以及微头条个人原创动态。
(二)查找用户功能
这一点二者也有较大不同,百度由于主页面内嵌的栏目较多,细分到短内容领域,使用者想要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用户得通过多道程序:
百度主页面——点击左上方「关注」栏——下刷大约二屏位置,出现「推人卡片」——点击卡片右上方「更多」——进入找人页面——点击领域——关注用户。
其中比较麻烦的地方在于,即便通过这样的多道程序,关注的用户也只是领域中推荐的用户,无法用用户名精确查找到指定用户。
微头条在菜单栏页面上方设置有「找人」功能,用户点击进入后,可以通过分领域查找,也可以直接一键输入用户名查找,在这一点上,微头条的用户体验会比百度好一些。
小结:交互功能设置非常考验平台对用户使用习惯与使用需求的把握,能够在自己获益的同时让用户也玩得开心舒适,并且愿意邀请更多朋友来玩的产品,才有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壮大。
六、用户类别分析
手机百度与微头条都将用户分为不同垂类领域,不同的是:
百度共细分领域18个:热门、话题、娱乐、名人、时尚、主题、情感、科技、时政、影视、视频、旅游、历史、创意、汽车、百度、圈子。
微头条共细分领域34个:推荐、娱乐、科技、健康、体育、历史、军事、三农、教育、财经、文化、游戏、美食、旅游、国际、汽车、市场、育儿、动漫、摄影、房产、社会、科学、心理。
其中相同的领域有娱乐、科技、历史、旅游、汽车、时尚。
从用户细分领域上看,微头条的领域更全面精细,百度更偏平台调性,如百度&圈子等,在对六个相同领域推荐榜TOP30的用户进行对比后发现,两个平台用户重合率几乎为零,这就意味着,尽管百度与微头条都是UGC短内容社交平台,但是其用户的差异实际上较大,百度的推荐用户主要来自于百度贴吧与圈子KOL,而微头条在用户方面对标的产品其实是微博,其来源为全网名人明星网红达人。
七、社交效果分析
对比领域:娱乐(两者共同拥有的领域)
对比内容:选择14位同时入驻微头条和百度短内容的用户,对比【认证信息、粉丝数、最近一个月发文数、最近一条内容阅读量与均转评赞数】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由于二者平台调性的差异与主端流量资源倾斜的不同,微头条的明星名人粉丝数和阅读量高于手机百度,但均转评赞数据则是手机百度高于微头条,这意味着二者在社交方面各有优势,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八、总结
通过了解同一领域不同平台的操作逻辑以及各自带来的社交效果后,笔者认为百度在UGC用户运营和内容分发上可以借鉴头条的平台联动运作,尝试将百度系其他产品的用户导流进UGC内容平台,再通过一些活动和资源倾斜提高平台流量。微头条则因为主端的资讯功能让用户习惯了把内容动态当新闻浏览,少有意愿对动态进行点赞转发评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百度,通过圈子和社群运营加强用户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