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乡下考入耶鲁法学院-《乡下人的悲歌》

从乡下考入耶鲁法学院-《乡下人的悲歌》

作者: 段章趣逸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19:07 被阅读0次

《乡下人的悲歌》,第二次看这本书,几个月前看了一次。这次只从觉得对自己有灵感的后半部分165页开始看起。

这是一本自传体,作者写书的时候31岁,来自于美国的俄亥俄州的他自称为一个乡下的城镇。姥爷辈是工人,姥姥是个暴脾气,母亲离异多次并吸食毒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法学院,跻身于中产阶级。

作者是如何考入耶鲁法学院的呢,对我们教育孩子又有何启示。

作者的童年都是在暴力和毒品,还有坏孩子在一起玩耍。但是在他上学的时候,他的姥姥却极力强调并坚决执行,不允许其和坏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他主动学习。

随着年龄增长,在迷茫之际,作者参加了海军陆战队。这里,是他生命的转折点。在海军陆战队,从原来的无法跑完1英里,练就成3英里只用了19分钟。参加了伊拉克战争,看到了拿到一块糖而幸福无比的孩子。体会温暖的大家庭,上司派人帮他买车的时候规避了很多经销商的陷阱。

· 在海军陆战队,全力以赴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靠的是勤奋才能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全力以赴,孩子还不能理解什么意思,如果让孩子能理解到这一点,是家长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动性能对未来的积累起着螺旋的力量。

· 在一个异常艰难的二月,我坐下来来着日历,数着我能睡4小时以上的天数是39天。

由于作者的家庭出身,他无法负担昂贵的学费,只能靠各种兼职来支撑。让孩子磨练,去体验恶劣的环境。珍惜学习的不易,推进孩子内心的奋斗力量。

· 我的好友在华盛顿一家很火的餐厅撞见他在法律学校的一个同学正在收拾餐桌,因为这是她唯一能找得到的工作。因此,在下一轮申请的时候,我试了耶鲁法学院和哈佛。

提前知道未来的出路,可以规避风险。孩子还不懂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试。大人们说的原因都是口头上的,比如进入好的大学可以拿高工资,可以认识一些很牛的同学,可以和师从有名气的老师等。孩子也就是听听就过去了,还是不知道这对自己有什么不妥,因为孩子现在还是生活在父母这个家庭里,还是不用自己工作去赚钱,还不能体会到工作的重要性。

也有人会提到学习无用论,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各个企业的招人标准。中国的很多优秀的企业招毕业生50人,其中本科只有10人,30多个研究生,10个左右博士。难道说努力学习没有用么。优秀的企业意味着什么,看看这些优秀企业给出的工资就知道了。难道说努力学习没有用么。

· 这里列出了我初来耶鲁法学院时不知道的道理,当然还有许多没有在此列出。面试要穿西装、穿特别宽松的西服是不得体的、切黄油的刀不只是装饰性的、仿皮革和皮革不是同一种材料、鞋和鞋带应搭配、有些城市和州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去一所更好的大学不仅让你有面子还能带来实惠、金融是一种人们从事的行业。

作者这样的乡下人当然不知道上面的这些道理,从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见到的多了,懂得也就多了。在富裕的孩子眼里,都是一些稀疏平常的事情。在什么阶段,就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知识。不能以为上大学了,就只是学习书本里的知识,还要为未来的走向社会而做准备,做演练。

· “童年不幸经历”,简称ACE,是童年创伤,其后果可能影响成年生活,创伤部一定是身体上的。

作业之前,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已经是现在小学阶段的普遍现象。初中,高中阶段,一般家长也辅导不了,也就安静了。

被父母责骂、侮辱或羞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尽管家长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实际过程中还是无法压抑情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孩子当成服务的对象,而不是指导的对象。那么就时刻会关心顾客的心情,而给出最优的笑容。

我想,上一点,对老婆、老公还有父母亲人也同样适用。

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从乡下考入耶鲁法学院-《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悲歌》,第二次看这本书,几个月前看了一次。这次只从觉得对自己有灵感的后半部分165页开始看起。 这是一本...

  • 乡下人的悲歌--流水账读后感

    这几天一口气读了《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Vance来自于美国底层白人阶级,后来去耶鲁法学院深造,现在是Pet...

  • 由听《乡下人的悲歌》想到的过往

    喜马拉雅天天听好书,今天解读的是《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自尊,乡下人的自欺欺人,乡下人的习得性无助这些都是他们...

  • 2020-11-07

    他们是谁? ——读《乡下人的悲歌》 —, 这几天,趁着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抓紧时间读了一本《乡下人的悲歌》。 这书...

  • 读书心得:我们中国乡下也有悲歌——《乡下人的悲歌》读后感

    为什么要读《乡下人的悲歌》?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乡下人的悲歌》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加入书架,开始阅读,我预感...

  • 乡下人的悲歌

    《纽约时报》:万斯先生以悲天悯人、体察入微的笔触进行社会学解读,讲述了社会底层的白人如何驱动政治反抗,推动唐纳德·...

  • 乡下人的悲歌

    题材本身的意义大于文字本身的表达水平,前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描述童年到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部分远好于生活“走上正轨”之后...

  • 《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悲歌》的作者万斯,是出生在美国最贫穷的肯塔基州阿巴拉契亚山区、成长在位于衰落的“铁锈地带”俄亥俄州的一个...

  • 《乡下人的悲歌》

    太多的年轻人对努力工作并不感冒,而好的工作岗位却总是找不到人。当一个年轻人丢掉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他还认为自己是收到...

  • 乡下人的悲歌

    博客大巴依然没开,我去搜了一下,能看见的文章是剩下写饮食男女的一篇。看几年前自己写的东西也觉得陌生,心想肯定是生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乡下考入耶鲁法学院-《乡下人的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s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