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玩具总动员4》,很多动画片看似给孩子们看的,但有过一些阅历的人看看,也会发现里面有那么多启人心迪的东西,原来每一个童话,都藏有赠送给成年人的彩蛋。
印象较深的,是最后胡迪选择放弃了他一贯坚持的使命:陪伴孩子,而是陪伴在心爱的姑娘身旁。当然我不喜欢陪伴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每一个陪伴都变成了使命,我觉得更好的说法是他学会了放下,内心重归于起点,获得了永恒的自由。
而我此文要讨论的正是基于此。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心的归属是人生航行路上的灯塔还是关押自己灵魂的牢笼?最后邦尼的其它玩具看着和牧羊女宝贝一起踏上流浪玩具之路的胡迪,部分玩具疑问:他(胡迪)算是被遗弃了吗?是的,作为玩具,就要有被遗弃的觉悟,胡迪作为一个20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玩偶,几易其主,在每一个主人那里陪其度过一段岁月,身边不时有新加入的玩具朋友,但也不时有老朋友被主人丢弃在垃圾桶、废品站,好一点的如同胡迪一直以来的命运,被送予他人。所以说胡迪作为老古董,已经很幸运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现实,当胡迪没有了主人(哪怕是他自己选择离开),朋友们也会质疑他是否是被遗弃了。
但是巴斯回答:他不会再被遗弃,也不会再迷失了。
这个回答真是太好了,我之所以对这一幕印象如此之深,甚至不惜牺牲闲逛时光来写此文,全是赖于这个回答。
在胡迪的前半生里,一定会在主人年纪越来越大、对其亲近度越来越低时,感到越来越迷茫,他不知何去何从,正如所有玩具的想法一致,他们的使命就是陪伴主人,有主人,他们的存在才有意义。即便自认为垃圾并锲而不舍地往垃圾桶里跳的叉叉,在想通自己是有主人的“垃圾”,是“邦尼的垃圾”后,它便觉得自己内心有了归属,愿意从垃圾桶里走出来去陪伴邦尼了。
主人,是所有玩具的归属;陪伴,是所有玩具的使命。归属感与使命感也同时是他们在主人渐渐不需要他们时产生出失落、迷茫的原因(这也正是我讨厌用陪伴来形容胡迪和牧羊女结局的原因)。他们并不清楚活着(好吧,我想到了人,玩具无所谓死活)就是自己的生活,就是存在的意义本身。他们觉得迷茫,就想要新的归属,需要一个灯塔指引他们前行,帮他们找到新的主人。
可他们不清楚,有了新的主人,就又多了一次被遗弃、再次迷茫的机会。或许他们清楚,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相信胡迪不会被遗弃了,也可能不会再迷茫了,至少不会因为没有使命感而迷茫了。他今后为着自己而活,遵从自己的内心。
他们都是玩具,依赖于人而生存。那我们现在说说人。
人为什么而活?我们口口声声要为自己而活,那我们所做所为都是自己内心需要的吗?
我们的内心有一个归属,就是自己之外其他人的期盼。活着就是生活本身,为何如此复杂?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是画笔,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抑或是抽象画,是花鸟山水画还是牧童仕女画,不应该全凭我们画家本意吗?可惜,一旦强势的人提出了强势的标准,成为了主流,我们每个画家的内心也就被强行扭曲,看起来好似统一各派,有了“书同文,车同辙”的丰功伟绩,给了大家一个归属。
可我还是认为这个归属是座牢笼,关押着我们的灵魂。
其实我的想法并不止于此,但是吃了晚饭,思绪一断,就不想再接着说了。
是的,就是这么随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