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刻,发觉自己的幼稚和自大,初始觉的烦躁,每当觉得自己成熟谦逊了,现实就来耳光两记,直往脸上呼的那种。后发现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某一时刻觉知以前的自己有多傻X,然后改变,成长,再觉得自己傻X,改变,成长。这个阶段我已有了五六次。
我说的幼稚和自大有两点。一是自大地认为非常懂“生活”,看了几部电影,读了几本书,经历了一些事,大喊:生活不过如此,我去你外婆家的香蕉皮。掀起生活画布的一角便以为是全部,殊不知画布底下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究竟是什么,私以为是包含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琐碎小事的集合,以前过得从容,按时被叫去吃饭,按时睡觉,次日换上干净的衣服,按时出门上班,完成工作,按时坐公交回家,按时被叫去吃饭,以此类推。这种状态下琐碎小事被阻挡在外,看到的只是画布上色彩斑斓的图案,我的“生活”当然从容不迫,不用思考晚饭该吃什么,什么衣服需要分开洗,天冷了什么时候该加床被子。
第二点则是关于“尊重”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不认同的观点、事物常表达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就拿朋友失恋来说吧,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一副忧伤的样子,就差脸上写着”全天下我最可怜“的字样,我劝他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一棵树上吊,嘴上说的轻松,实际已忘记自己失恋时候要死要活、一天一包烟的那种状态,餐厅吃饭看见身旁的座椅空空落落,便想起她不自觉地悲伤起来。对啊,这种状态我是经历过的,为什么到别人这就觉得奇怪呢?
上周和朋友去看《恋爱的犀牛》,我是不喜欢这部话剧的,我觉得文艺腔太浓,舞台简陋,看不懂想表达什么,实则我评价时没有想到,这是讲述男主角有“偏执症”,疯狂地爱恋女性邻居,为了她学习各种东西,最后未果的故事。这类故事表达的情绪就是压抑,我在现场也感觉到了这份压抑,文艺腔太浓是因为这部剧有着大量的独白,人天生就是有自怜矫情的本领,我想到了自己也常常会有文艺腔太浓的时刻(关于舞台简陋,真的就是舞台简陋)。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觉得比较典型,劝朋友“何无芳草”,对溢出的忧伤视而不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装X”(自身还经历过,简直“罪无可恕”);我太过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任何事物只凭第一印象,我觉得这样不太好,私以为自己是个有耐心的人,仔细思考后的看法应该把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的看法有价值的多把。
以上。
对了,我现在隔几天就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长篇问题,这对我的逻辑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家也可以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