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缘、源(手工元书纸与《定风波》)

缘、源(手工元书纸与《定风波》)

作者: 朝霞ZX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12:48 被阅读0次

元书纸,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生产历史悠久,北宋真宗时期 (998-1022)已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祭(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称为元书纸。又因当时的大臣谢富春支持此纸生产,故尚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用元书纸包装糕点,也能经久保持原质。

元书纸制作过程十分漫长,从小满开始进行毛竹的砍伐备料,要经过削竹、敲白、浸坯、落塘、腌料、断料、翻摊、淋尿、入镬、煮镬、舂料、抄纸、牵纸、烘烤等步骤,需要等待五个月之久。从一根毛竹到一张纸,制作过程细说得有七十二道工序。

下面重点从“舂料”这道工序开始介绍,“舂料”就是把发酵好的竹料舂成细细的竹纤维。舂好的料滤掉水分,书纸纸浆便呈现出别样的质感和纹理。

下一道工序是“抄纸”,把舂好的料放进纸槽搅拌均匀,两手持竹帘一样的帘床捞起一层薄薄的浆膜,放到纸架板上再轻轻揭开竹帘,板上就留下一张湿纸。要保证纸张厚薄均匀,并且在晒纸时完整不破。

纸架上堆到一定厚度,就要进行“榨纸”的工序,利用杠杆原理挤出纸垛里的水分,以方便“晒纸”。晒纸坊让人冬天爱、夏天恨,原因是里面有个把纸烤干的巨大铁制“煏弄”,一年四季都要生火保持其热量以烘干一张张湿纸。

晒纸前要用一种叫“鹅榔头”的木质工具把纸一张张分开叫“牵纸”。“牵纸”到特制的煏(bi)弄上进行烘干,熟手也难保证张张完好。

因为水汽的蒸发,晒纸坊里一直氤氲蒸腾,一张张散发着毛竹清香的书纸随着热量轻盈而下,每百张成一刀。

整个造纸过程,除了磨料的石磨用电驱动,都是纯手工操作,尤其是抄纸这一步,基本保持了《天工开物》里记载的竹纸制作工艺。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泱泱江水,点点碧山

是富阳

春江水暖,四月芳菲

山高水长,草木华滋

见江南

其间

片片竹林,窸窣作响

历经十月

变身竹纸,生命得以延长

富春江畔,竹林清风

若你想去看竹林,最好是雨后,最好在清晨。

富春江畔的大片竹林里,竹叶沙沙同微风呢喃,未消的雨水或雨雾形成的露滴,随着微风坠下,偶尔落在你的鼻尖。

清晨的阳光透过竹叶照下来的光束,仿佛舞台上温柔的追光,打在一根根青竹上。是它们,让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不断流传。

富阳做竹纸,始于魏晋南北朝。

竹纸,即采用嫩竹作为原材料造出来的纸,纸质柔软、纤维密实、墨中不渝、不为虫蛀。南宋时期,富阳人多以造纸为生,最鼎盛时期,富春江畔有数万个造纸槽。

千年竹纸的技艺传承着《富春山居图》的锦绣首卷

岁月流转,时间轻抹。原先的二十一种富阳手工纸,现所剩品种极其稀少。

元书纸,古称赤亭纸,为富阳当地传统手工艺品。宋真宗时期被选作御用文书纸、科举考试用纸,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体现了元书纸的风潮。

2006年,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措手七十二,山元传人知

每年小满前后,工人师傅们按期上山砍竹。做竹纸,第一步便是遵循春秋时令。

“一定要在小满前后砍完。砍早了,竹子太嫩,出浆率低;砍晚了,竹子太老,影响纸张质量。”而砍竹,只是开始。

老手艺人都知道,做纸是一个整体的工艺。适宜的竹子,足够的浸水时间,浓淡适宜的石灰沤,一定的蒸煮时间,以及要将原料清洗干净,把控好打浆时间……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严格按照古法施行,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元书纸。

按照传统的造竹纸法,从一根青竹到一张白纸,需要大大小小72道工序,10个月的时间,仿若孕育一个生命。

煮料

煮料

翻摊

淋料

淋料

经后人调查发现,富阳造竹纸的方法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中的记载基本相同,只是发展至今,某些技巧更加精致完善。

技巧精致完善,也意味着工序愈加繁复。其中,造纸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技。而在之前,这些绝技在普通人中少有人知。直到山元文化的出现。

山元文化,着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开发了富阳元书纸文化产业项目,致力于将非遗文化传出去,留下来。“手工造纸非遗活化”项目,是其中一步,古法造纸体验点的设立,让更多人认识了竹纸,了解到古人制作竹纸的智慧。

一见一倾心,望得众人识

钟予碧,“古法造纸体验”项目的负责人。目前的她,时常往返于富阳与临平两个体验点,帮助两边的同事熟悉体验设备,完善体验流程。讲起元书纸,讲起传承人朱中华老师,她的眼里满是敬意。

钟予碧与元书纸的缘分,起于2016年。

那时她刚认识朱老师不久,有一次上朱老师家拜访时,朱老师拿出一张已收藏40余年的元书纸展示给她看。手工竹纸铺在桌上,竹纸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纸下的图案看得一清二楚。细看表面如有包浆,呈现玉石般的光泽。钟予碧形容自己当时几乎看傻了,原来好的竹纸竟能够与玉石媲美。

之后的她,慢慢了解到元书纸的传承之难,受众之窄,心里非常可惜——古人这么好的技艺,传承人的代代家传,怎么这么少人知道?

后来,抱着尝试的心态,她所在的山元文化花高价请人研发了一套造纸体验设备,努力将竹林乡野间的造纸工艺、造纸流程,搬到城市空间里,搬到人群中。

富阳元书纸制作的线下体验活动

来访者的体验从了解元书纸开始,到老师讲解,再到最后自己动手,一整套完整的体验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两小时的时间。钟予碧的团队一直坚持,造纸体验不仅仅是体验做出一张纸的过程,她们更想让它成为普通人系统了解古法造纸72道工序,了解古代匠心的良好契机。

这样,富春江畔的片片竹林,在遇见一个春天之后,在承载了千年的文明之后,还能继续在人们的心里发出沙沙的声音。

真正的“元书纸”可以保存900年以上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生命力;而传承,是智慧群族的文化得以延续的生命力。在众多传承的载体中,竹纸是不可缺少的那部分。

                                (以上内容为网摘)

用手工元书纸书写东坡先生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实在太妙了!!!这纸制作工序就有七十二道,非常复杂,正好和东坡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呼应。用元书纸创作的书画作品,保存时间很长,何尝不象征着东坡精神经久不衰。老师的确高明,期待中……

相关文章

  • 缘、源(手工元书纸与《定风波》)

    元书纸,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生产历史悠久...

  • 戊戌正月日课:意在叔明大千之间

    66*34 手工元书纸薄如蝉翼,却颇耐皴擦烘染,可谓乘意

  • 定风波·源

    梦里秋月一片白,照尽大河入城来,古水流鸣四千里,城外,巍巍雪山悠悠淮。

  • 源近了 源进了 源尽了 缘尽了

  • 凯缘玺与源

    王俊凯(未出道前), 易烊千玺(未出道前), 王源(...

  • 缘 源

    因为读他的文章,我成了《简书》的会员;因为设置简书的头像,我翻看了空间1000多张美丽的图片,试换了无数次头...

  • 缘  源

    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充满着儿时满满的回忆,我的童年总在这条山路上奔跑(因为读书怕迟到,哥哥姐姐她们跑,我也跟着跑)现...

  • 缘--源

    缘 源于何处? 百年的修行? 千年的造诣? 为何? 偏偏是在今生今世? 明明是碰见了。 还深情道了声,你好, 本没...

  • 源.缘

    你好呀,希望我们的相遇,因为相机却又不只是因为相机 暮光薄凉,夏了夏天,踩着光的斑驳,带着夏天的风去见你。 这是刚...

  • 桃花源(诗歌)(壶中天地隐与闲, 恍若虚境桃花源)

    桃花源 花非花,仙非仙, 壶中天地隐与闲, 恍若虚境桃花源, 诗酒书画弄琴弦。 花非花,缘非缘, 鱼樵山水云在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源(手工元书纸与《定风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uf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