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你胖了吗?
减肥也励志,多看看<瘦身男女>,<摇滚减肥>,<前任女友>之类围绕减肥话题的电影吧!
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1980年版的著名惊悚电影《闪灵》高居榜首,观众平均可以消耗184卡路里的热量;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大白鲨》追随其后,可燃烧161卡路里的热量;1973年版的《驱魔人》则排名第三。
专家认为,看恐怖片可以让人处于紧张状态,使人消耗更多的能量,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把看恐怖片当做一种减肥方式,不具有可行性。
放眼我们的生活,收腹霜、减肥香皂、塑身衣、减肥腰带、减肥鞋、减肥裤、经络刮油、拔罐针灸等等层出不穷,以手术形式的抽脂减肥方法,也屡屡挑战我们的神经。
其实,减肥真正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至今也不过153年。153年前,英国人威廉·班廷发表了《一封写给公众的关于肥胖的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确提出依靠节食减肥的书。至今,人们仍把节食减肥法称为“班廷减肥法”。
终结“以胖为美”时代
法国人首次将时尚与瘦画等号
电影<乱世佳人>剧照我国民间,一直把中年后的肥胖称为“发福”。白胖就是美,在很多地方一度很流行,如脍炙人口的台湾民歌《阿美阿美》中,最后一句就是“只要你陪我做伴,包你白白又胖胖。”
现在,汤加、毛里塔尼亚、斐济等国家仍以胖为美。在汤加,肥胖是衡量“美”的标准,“脖子要短,腰身要粗。”这样的女子在汤加才是标准的美女。如果不够胖,就要用纱布一圈圈缠起来,用来“遮丑”。
以胖为美,在历史的长河里,反倒是绝对的主流。一些公元前几万年到几千年的石刻壁画和雕像,就出现了诸多视肥胖为美的艺术作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本身就是个胖子。因为在唐朝,体态丰满、面颊圆润成为当时的审美观念。而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大量文艺作品中,都留下许多“珠圆玉润”的美女倩影。
医生是最早发现肥胖容易带来健康隐患问题的。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敏锐地观察到,“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胖人比瘦人更多见”。因此他也是第一个从健康的角度,倡导减肥的医生,并提供了方案。如饭前锻炼、裸体行走或者奔跑、睡硬板床等。
古代的医生们,还根据患者的肥胖状况,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1760年,苏格兰医生弗莱明,就明确提出使用药物来减肥,他依据肥皂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滴,认为肥皂也可以脱去身体中的脂肪。后来,他的一位体重达132公斤的朋友听从了他的建议,连续服用了三个月肥皂后,体重居然下降了13公斤。
1863年,英国人威廉·班廷发表了《一封写给公众的关于肥胖的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确提出依靠节食减肥的书。至今,世界上仍把节食减肥法称为“班廷减肥法”。
那时,不管少数医生如何忠告,大多数人依然不愿瘦身。唯一的变化是,从19世纪开始,瘦腰成了欧洲的时尚标准。这种方式从女人乳房之下到胃部紧紧箍扎,最典型的场景是电影《乱世佳人》中,郝思佳使劲抓住床柱,要女仆拼命帮她把腰束得再细一点。当时,曾发生多起因束腰致死的事件。到1910年前后,束腰风气渐退,女子的腰围总算回到比较合乎生理健康的尺寸。
此时,瘦与美画等号的事件出现了。1908年,法国服装设计师保罗·波烈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有伤风化”的性感服装,这是时尚第一次发出了拒绝肥胖的信号。
比基尼提出“脂肪扼杀美”
“以瘦为美”成审美主流
电影<瘦身男女>上世纪中叶,拒绝脂肪仍继续沿着健康与美丽的界限游走。
1940年,美国一家寿险公司的首席保险精算师提出了确定肥胖程度的客观公式,划下了人类肥胖史上第一道健康体重的界限。1948年,心脏研究专家开始关注肥胖对心脏的影响,之后的很多有关冠心病、高血压的研究均证实肥胖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比基尼泳装则使得“以瘦为美”成为审美主流。某种意义上讲,比基尼泳装是柔美与自然的身体曲线的代名词。它的横空出世,则进一步提出“脂肪扼杀美”的观点。毕竟,穿着“比基尼”泳装的女性,如果身体上的肉比较松弛,就容易让人视觉扩张,感觉很胖。更何况,腹部的小肥肉最容易败露,而手臂和大腿根部的脂肪更是无处藏身。
1960年以后,“新模特时代”到来,“瘦如平板”的模特在时装界大行其道,其特征就是出奇的瘦,它再次强化了脂肪和时装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催生减肥黄金时代来临。1951年,肥胖大户美国首开先河,成为第一个大力推行“减肥运动”的政府。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减肥节目开播;1963年,一名美国纽约长岛的家庭主妇把帮助自己减掉70多磅体重的秘方公布出来,开始了流行到现在的“体重观察”减肥运动;1968年,由两位美国医生撰写的《快速节食减肥法》一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各行其是。1972年“吃肉减肥法”正式面世。该减肥法的创始人阿特金斯博士建议想减肥的人不吃或是极少吃碳水化合物,但可以敞开吃肉,这似乎是说,吃腻了减肥才能真正开始。但近来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身体的危害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肥胖成为首要健康问题
全球性减肥运动风起云涌
电影<摇滚减肥>尽管减肥药不断研发,隆胸、整形、抽脂这类手术风靡,拔罐、针灸等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但依然没有挡住人类肥胖的脚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欧洲人口的肥胖率已经达到了36.7%,北美洲为34.2%,亚洲也已经达到了23.8%。肥胖已经取代烟草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
英国皇家医学院学会警告说,肥胖症的盛行是英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健康危机。肥胖症每年大约要花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51亿英镑,为此,22万名医生提议对含糖饮料加税20%。在美国,一年医保开支的9%,或者说1500亿美元花在了处理与肥胖有关的问题。以修长苗条身材闻名于世的法国中,肥胖人口在过去15年内翻了一倍,达到700万人。1997年以来,法国人平均增重3.6公斤。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7个国家全部是太平洋岛国,而瑙鲁以97%的男性和93%的女性过于肥胖而成为世界头号“胖国”。专家们认为,饮食是主要诱因:岛民曾经以鱼、椰肉和根茎类蔬菜为生,现在却吃起了高糖和高脂肪的进口加工食品。法国的专家分析本国原因时也指出,法国人不再苗条的主因是“沙发土豆”电视迷的增加和美式快餐文化的盛行。
亚洲国家像中国、韩国、日本等,得益于固有的饮食和文化传统,肥胖率比欧美国家相对较低,但也开始迈向“肥胖大国”。《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成年人的肥胖率为9.9%,比2005年增长1.9个百分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梅认为,过去10年,中国人平均增长的体重几乎等于西方人在过去30年平均增长的体重。(安采儿)
前沿话题
坐飞机按乘客体重收费?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行李超重是要额外付费的。那么乘客“超重”呢?
前澳航首席经济学家托尼·韦伯撰文表示,“超重”的乘客应该支付更多的机票款,因为航空公司为了运送他们产生了更多的燃油成本。
欲对乘客征收“肥胖税”,澳航并非第一家。法航和荷兰航空一直试图对胖子额外收费。2010年2月,法航和荷兰航空计划让身形肥大的乘客多买一张机票,但因阻力过大最后作罢。2007年,法航要求一位胖子乘客支付双倍机票钱,法院事后裁决认为不合法。
体重增加致澳航每年多付100万
韦伯认为,自2000年以来,澳航燃油成本的上升不仅只是由于油价的上涨,成年乘客体重的增加也加大了燃油成本。据韦伯提供的数据,自1926年到2008年间,澳大利亚女性的平均体重从59公斤上升到71公斤,男性从72公斤上升到85公斤。据此测算,从2000年至今,成年乘客平均额外增加了两公斤。假设一架A380客机从悉尼到伦敦每天飞三次,每位乘客如果超重两公斤,每年这架飞机的额外支出就高达100万美元,这无疑吞掉了航空公司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利润。
韦伯建议应设定一个正常的体重范围,超出或者不够这个范围的,则分别增收或者减收机票费。他认为,这种差异化收费的方式和歧视无关。
受访者建议乘客行李一同称重
韦伯的提议惹来争议。批评者认为,航空公司征收“肥胖税”涉嫌歧视胖子,违反了一人一票的基本原则。
对这一争议性的话题,美国在线网络服务商AOL也对用户展开了问卷调查,发现支持按体重收费的用户比例高达70%。很多用户认为,正如必须为行李超重支付额外费用一样,超重的乘客多付点钱也是合情合理的。更有旅行者建议在机场设置仪器,将乘客和行李一同称重。一项对2500名澳大利亚旅行者进行的调研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同意航空公司应该根据乘客的体重来收费。
多数航空公司不赞同体重收费
绝大多数航空公司明确否定这一提议。维珍航空直言这种想法根本就不在考虑之中。澳大利亚一家小型航空公司Rex则表示,由于公司使用的飞机机型普遍偏小,对重量很在乎,但目前关注重点在行李的重量,而绝不是乘客的重量。由于涉及对胖子的歧视,任何一家航空公司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去年5月,美国西南航空也惹上一起牵涉到肥胖的争议。西南航空的职员因为将一对肥胖的母女安排在另一位肥胖人士边上而被视为刁难和歧视,随后被这对母女投诉到媒体,航空公司最后向她们道歉。
从收益上来说,即使征收“肥胖税”,航空公司也占不到多大便宜,因为一旦收取超重费,那么也相应会有一些体重过轻的乘客会要求减少收费。
另类解读
7个肥胖国六个说英语
世界经合组织对33个成员国做了一个关于肥胖率的调查,结果肥胖率最高的7个国家中,6个都是英语国家。7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爱尔兰。
专家将这些国家的肥胖归咎于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对外输出它的文化,麦当劳、肯德基开遍了全球,好莱坞电影也时刻向我们展示着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吃着高热量的食物,到哪里都开车,疏于运动……这其实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却被其他国家争相效仿。专家认为:语言相同的国家,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彼此的文化。因此,那些和美国一样说英语的国家才被集体带进了排行榜前列。
墨西哥是美国的近邻,历史上它的肥胖率一直都不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它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同美国的经济来往大大加强,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肥胖率开始激增。墨西哥人得到的不仅仅是订单,连生意伙伴的毛病都传染了。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马路上的进口车越来越多,路边的洋快餐店也一家接一家地出现。但是千万不要像墨西哥一样,得到了发展,却丧失了健康。
大开眼界
征税未能改变习惯
丹麦取消“肥胖税”
丹麦政府取消“肥胖税”,并且取消拟征收巧克力税的计划。2011年10月,丹麦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征收“肥胖税”的国家。但用税收来帮助民众健康生活的想法似乎并没有起到作用,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一年当中,丹麦人为购买肥胖食品多掏了2亿克朗的钱,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丹麦人口中有47%体重超标,13%的人患有肥胖症。由于肥胖人口日益增多,丹麦政府2011年决定引进肥胖税,对披萨、炸薯条、肉类、冰淇淋、全脂牛奶等富含饱和脂肪的食品征税,每公斤食品征税额为16克朗,差不多相当于16元人民币。丹麦工业联合会一直对征收肥胖税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对厂家和销售商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它导致了本国食品比进口食品还贵。丹麦税务部表示,由于肥胖税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公司运营成本增加,并导致丹麦工人失业风险加大,而一直遭受各种批评。与此同时,它还导致了丹麦人前往其他国家去购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