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吗?”“忙死啦”忙些好,说明你有价值。
现代人在把时间塞满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大厂在提倡996,员工还是高管都在忙着加班,孩子放学后忙着上各种培训班。忙着睡眠时间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忙着吃饭时间匆匆忙忙,忙着被卡在系统里怕被投诉想多送一单,而闯红绿灯或各种违章。忙着家人之间很久没有好好聊天了。忙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闲聊的时间,除了学习的话题,其他的都来不及聊。
经济水平上去了,科技水平上去了,学业水平上去了,吃穿住行越来越方便了,而人却变得越来越焦虑,抑郁率接近25%。肿么了?为什么?发生了什么?
职场女性更是如此,一边是工作需要24小时的自己,一边是家庭和孩子,需要24小时的自己,一边是留给自己成长的看书学习成长的时间和喘息的空间。事实事实事实是,只有24小时而已,无论如何也变不出来72小时。
忙是心死的意思,汉字是表意的,看起来确实如此,越来越忙,自己的空间被填满后,而心却被忽略了,越来越看不到自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8491/9d2c33378606cd0c.png)
从心,亡声,本义作「心迫」解,乃形容心中急促紧张而言行匆迫之状,故从心。又以亡本做「失」解,心中忙乱则神智难定,以致如有所失而缺乏主张。故忙从「亡」声。
「忙」乃「心亡」。日日在繁忙中度日的现代人,可曾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心是不是「亡」了?而「心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心亡」就是我们的心智失去了功能,例如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理智的判断力不起作用了,如同盲人一般,搞不清自己的方位,认不清前进的方向。
人不免会无奈地叹息道:「整天忙,却不知道忙些什么?」、「忙得晕头转向」、「忙得心乱如麻」……等等。
我们确信,人努力一定有结果,但却不一定是好结果!整天忙碌而不辨方向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如同一个失去舵的船,纵使有再强劲的马力,在茫茫大海中,很可能快速驶入暗流或漩涡之中。因此,我们要时时认清自己在往什么方向走,所作所为对父母、子女乃至团体、社会大众究竟有什么影响?一举一动是否有负面的作用?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否盲从了?
我们应从心里随时反省自己,心有没有亡死?有没有盲掉?有没有茫失?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不是父母期望的,社会需要的?是不是良善光明的?千万不能在忙、盲、茫中迷失了自己:小者白白耗费了人生宝贵的精力和时光,重者勤苦努力的结果是把自己送入黑暗的深渊!如是,岂能不对自己的「忙」态,经常做检点反省?
「心亡」不但是失去辨别大方向的能力,也令我们在做事的当下,神智难定,智慧无法开显。《弟子规》云:「事勿忙、忙多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与其在忙乱中出错,不如定心安神,做事之前充分预备,审慎思维,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
现代人在忙乱中压力重重,难以疏解。在圣贤经典中,我们几乎找不到有「压力」这两个字,更没有压力这个概念。而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时时存养省察的功夫,凡事谨慎小心,不断努力修正力行。可见古人的行为时时受心智的关照。所以做事不慌不忙,诚如《中庸》言「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在承负重担的时候,把持好自己的心不偏不倚,让身忙而心不忙,严密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日常行为,才能免于事后的愧疚和遗憾。
是故,“忙”字让我们警醒,是否自己已让心亡失而不知?唯心有定向、主宰,才能使自己的心行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关心我们的家人,无愧于社会大众和后世的子子孙孙。
《道德经》第十一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讲有和无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8491/426cb6bc673db8f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8491/f4dd0338f066a2bb.png)
房间里能放进人和物品,杯子里能放进去水,父母能听见孩子的心声,是因为什么?四壁和底部,同时是因为中间的“空”有四壁和天花板的利,让它成为了房间,同时因为空,让它可以“容纳”我们,因为空,所以容纳。孩子的空是什么?我们的空是什么?所谓的容纳又是什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喜欢海的容纳和宽广无边,喜欢大海的泥沙俱下,喜欢百川归海,喜欢海天一色,喜欢海里的鱼虾蚌贝,大海容纳了许许多多,我们的生命里又能容纳的是什么?孩子的生命里又能容纳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儿。父母和孩子的链接是不是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儿?
暑假对于孩子的意义,是放空还是塞满?有人说是“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孩子这辆“车”,他愿意弯道超车吗?她还有力气弯道超车吗?补课是弯道超车吗?还是放空和休整也是弯道超车的一种方式,然后整装待发迎接新学期。
休息是浪费时间吗?在我的观念里曾经的答案“是”,不知道大部分人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否则,为啥会把自己和孩子的时间填的那么“满”,“忙”代表的是拥有,还是压力和失去?
还好,我们来到了山海之滨的青岛SEL夏季学苑,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放空的时间和空间,停下来,重新审视、反省和学习,在我们的生命中装进山 海 经之道,体悟“空”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8491/14af7b7c12e067a3.png)
我们如何把“空”放进我们的生命里,如何把“空”放进孩子的生命里?
放空自己头脑里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心声
放空自己,让新的东西流进来
给自己“留白”,休息的时间,有时间闻闻花香,吹吹海风,充足的睡眠……
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时间,而不是被安排的满满的……
我在想,西游记里无所不能的美猴王,为什么叫“悟空”,或许在他一棒子要打死妖怪的时候,放下对“妖怪”的偏见和定义,看到“妖怪”背后的不得已和可怜之处,放她们一条生路,“我佛慈悲”
当我们看见孩子在行为上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时,我们是否能够放空自己内心的种种声音“你看你吧,不爱学习”,“你看你吧又在偷懒”,你看你吧光知道看电视玩手机,浪费时间……,放空这些评判的声音,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计划,孩子的情绪,孩子的…… 当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行为层面的孩子,看到了冰山下面的孩子,看到了完整的孩子,跟孩子有了链接和关系,也许真的会有机会,如我们所愿“孩子会听父母的”,当父母跟孩子有了链接,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声音,把孩子的心声放进自己的生命里,给孩子这个生命有了更多的链接和理解,或许我们对暑假的“弯道超车”会有了不同的理解,能够看到人本具足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