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成功的行业一定是服务意识最强,服务水准最到位的,自动点餐机确实可以提高点餐效率,假如只是为了吃个饭,这个思路没问题,而如果不单纯是吃饭而是会友、谈事情或者仅仅是想找个地方待着,全自动化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乐于做自助,也有人就希望别人“伺候”,这个时候,人的优势就出来了。家政服务目前看不会有机器人进驻,就业市场上从保姆、月嫂到育婴师,功能和职责分得很清楚,曾经只是一个做做饭扫扫地的工作,现在已经分化出这么多细分的职位。
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护理和服务需求会非常大,未来看,现在还在劳动力市场的70后,退休之后,他们对服务的认知和要求会更细化、具体,也更严格,这其中的机会,就非常多。再有,坐月子这个特定阶段的育婴师、营养师,而且是驻家式的,现在已经属于高端服务了,都说月嫂不好做,要考证上岗,就这样,客户还挑三拣四,殊不知,市场上就没有不被挑三拣四的服务,服务的质量还不够,交付给客户的结果不理想。
能不能训练出一批大管家,带着集团化的产品,有专门打扫的,专门做饭的,专门准备食材的,专门育婴的,专门提供营养服务的,还有专门的幼儿医生。可惜,目前的市场上就没有这种水平的服务。
再说一下去年衰退比较厉害的图书行业,现在都买不动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为什么,没有时间,图书产品越来越像一堆信息。出版社一般会安排编辑给市场、营销、销售部门的同事讲书,为的是卖书;那为什么不能提供服务,让编辑给用户讲书呢,愿意付钱的约个时间约个地点,编辑上门给用户讲书,就这个服务出版社是从来不想去想的,思路太陈旧,卖出去就完了,不提供后续服务。
假如这个模式成立,编辑能讲的可不只是书,还能讲做书的过程,和原作者的一些沟通细节,每一个环节有趣的东西,这个时候呈现的就不是一本简单的纸制品,而是促成这个产品背后的一切故事和有意思的东西,这些背后的东西又可以做成一套小产品,为什么一定要用书评新书导读编辑推荐这种老旧的方式呈现,读者瞄都不会瞄一眼。
趋势在眼前,传统行业的思维框架和积习已久的经验,对创新或者一点新尝试都是很大的束缚,跳不出本行业想问题,去年听了不少这样的讲座和培训,都还是在自己有限的圈子里自说自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