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明学人性善恶的悖论

阳明学人性善恶的悖论

作者: 小鸟63259353 | 来源:发表于2023-03-20 15:58 被阅读0次

家中事多,工作事烦,所写已经久无进展。

继续读阳明,有些悖论不明。

一是人性之善恶。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学所主张应是人本性善。我们开蒙要学:人之初,性本善。

那为何要“致良知”?要去“格物”?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

格物,好善去恶,磨炼自已,以求已失的良知在胸中再度涌现。

良知本已有,然后失去了,所以要花一辈子时间不断追求原有已失的良知!

那么,你的良知、我的良知、大家的良知什么时候丢的?

人在开蒙之前,有良知,但无法感知,是混沌的;开蒙之后,能有感知,但良知已失,要不断去“致”!

人性何其悖论!人生何其矛盾!

二是“致良知”到底是要勤学,还是要弃学?

孟子所谓的良知是“不学”而又“不虑”的,求得良知只要回归本源,无须求助于知识,知识有时是我们致良知的障碍而非帮助。

童心者,心之初也。

童心何时失,初心何时泯?

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入,有道理从闻见入。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所知所学日以益广,

于是,知美名之好,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丑,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

你看,你读书学到了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要追求美、要摒弃丑,这童心便失了。

那么,悖论又来了!我读书学习阳明学,格物致知,好美去丑,是在流失童心,还是在寻回童心!?

这童心是真童心吗?

所以,愚见:人本为中性,有丑有恶有善有美,孩童之时,蠢萌为主,招人喜欢,也作不了大恶,便让圣人产生人性本善的假象。

慢慢长大,有了见闻,有了力量,便压不住想要作恶的心。

但好在人性之中本还有些善可供对冲,还要不断擦亮自已的良知来增加善。

等到所有的善良耗尽,便成为了恶。

但有时会不自觉的增加点善良,所有恶人有时可能也会做出善举。

太过复杂,人,远不是善恶两个字可以定义的。

最后,什么又是善恶呢?

相关文章

  • 点滴所悟

    带着十足虔诚,再读王阳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说:每个人生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

  • 王阳明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

    王阳明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 王阳明举例子说了黄金和粪便。黄金在人手上...

  • 《夜经》002‖善恶的悖论

    文/松飚 夫人买回三条杀好的刀鱼,发现都有鱼籽,让我想起“不吃三月鲫,莫打三春鸟”的古谚和休渔政策。不吃、莫打、休...

  • “爱”“性”悖论

    终于,事情又有了最终的定论,结局只不过是老天给我开的一个惯性的玩笑,我应该要去习惯的。 世上最深刻的重击无疑是:你...

  • 【善恶新定义,当下在修心】

    【善恶新定义,当下在修心】 王阳明指出,善恶本是一体的,“善”就是做事符合人的天性,“恶”即是有所偏差,或者过火或...

  • 山城道师——五百钱

    善恶一词,在我看来是一种悖论,善恶的对立面,往往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对大众而言,主角也许永远是善,配角或许永远是...

  • 王阳明之善恶良知

    王阳明名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

  • 良知是福报

    当然,王阳明的良知,并非是一个道德的观念。他明确说,无善无恶心之体。真正的良知,是超越善恶的。因为善恶总是...

  • 芝诺悖论(一)

    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是:...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9)

    王阳明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圣人也不过是既有智慧,又有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学人性善恶的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a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