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4/30专注橙长

14/30专注橙长

作者: jiang丫丫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6-10-31 09:03 被阅读11次
有因有果
读《拖延心理学》

拖延VS行为

【辨识拖延】

将事情延后,不一定都是拖延。有时候是因为时间或者精力不足。辨识真正的拖延,看它是不是让人后悔烦恼,从而影响到生活。拖延导致的后果往往让人开始时不曾预料到。

【拖延者信条】

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2.我做事就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3.什么都不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

4.没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5.事情如果做不好,那就不值得去做。

6.我必须避开挑战。

7.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8.这一次做得很好,那我每一次都应该要做得很好。

9.按别人的规矩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10.我不能失去任何人、任何事物。

11.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就不再喜欢我。

12.凡事都有正确答案,我会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拖延源于这些顽固的信念,克服它,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不可取。

【失败恐惧】

“这个文件并没有我预期的好”,“你并没有你说的那么优秀”,“这么久才做出这么一个东西”,这种担心尽了最大努力获取的结果却达不到预期反映了恐惧失败的心理。拖延是应付这种恐惧的一种策略。

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假设:事情的结果反映了能力。能力决定价值所在。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拖延出场,打断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即:自我价值感=能力≠(拖延)表现。因为缺少完整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够好,还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我全力去做,我会做的更好”,甚至“拖延这么久我都还是做到了,如果不拖延,我将做到完美”!

(完美主义者,一种是适应型,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与之相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一种是适应不良型,同样对自己要求很高,却对自己不抱希望,自我要求与表现期待存在矛盾,更容易自责、消沉。)

【面对失败的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生活中每一次挑战,都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才干。错误意味着失败,不够出色,如果够聪明够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不必为此努力,自然会成功。当事情变得艰难时,有固定心态的人就会开始退缩,失去兴趣,不想做任何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缺乏能力的事情,拖延将他们保护起来。只要不完美的事情出现,就会想象灾难性的后果,承受巨大心理负担,拖延工作和生活,这正是固定心态在起作用。

成长心态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后天努力,自己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更加精通某一件事,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从成长心态的角度看“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但实际上表现不仅不能反映能力和价值,它甚至都不是重点,学到了什么,提升了哪些能力才重要。

【成功恐惧】

有拖延心理的研究者把成功定义为“及时追随目标”,即只要我们在做想做的事情,就会感到成功。而拖延者往往不能及时追随目标。

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1.需要太多的付出。2.是危险的,总有人受伤。3.会使我孤立。

【思考与练习】

最想解决的拖延问题。拖延症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章

  • 14/30专注橙长

    读《拖延心理学》 拖延VS行为 【辨识拖延】 将事情延后,不一定都是拖延。有时候是因为时间或者精力不足。辨识真正的...

  • #30天专注橙长计划#R2-思政学习-Day30

    11月16日,橙思: 有30天专注橙长和没30天专注橙长,日子确实是分分钟不一样~ 今日学习: 如何快速高效的收集...

  • 30/30专注橙长

    读《沟通的艺术》 【语言沟通】 包含字词表达出来的信息。根据性别差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境下等,使用不同的沟通方...

  • 14/30#30天专注橙长#打卡

    19/21挑战结构力21天打卡 沈玥榕-昆明 【每日一结构】结构思考力21天思维改善训练营 G:【价值观】认识价值...

  • 10/30专注橙长

    读《自控力》 【奖励的承诺】 当受到奖励刺激时,大脑便会释放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会告诉大脑其它部分需要什么...

  • 8/30专注橙长

    读《自控力》 【诱惑的内部归因】: 意志力挑战,重要的是认清什么是需要克服的内在冲动。要转变一个思考误区,即诱惑或...

  • 11/30专注橙长

    读《自控力》 【缓解压力的承诺】 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当情绪低落时,要如何自己快速开心起来?大多数时候我...

  • 12/30专注橙长

    读《自控力》 【意志力和诱惑的传染】 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负责观察他人的所想所做所感,这是...

  • 13/30专注橙长

    读《自控力》 【讽刺性反弹】 当试图摆脱某些想法的时候,这些想法却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这是心理学中的“讽刺性反...

  • 3/30专注橙长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阅读实用型书】 通过检查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执行的,并且效果可检验的方法,来分辨一本书是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30专注橙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auuttx.html